春联搜集读后感(通用8篇)

个人学习 66 0

春联搜集读后感 第1篇

现在,很多塑料春联出世,字体鲜艳,不易损坏,物美价廉,虽说优点比纸质的多,但许多人还是选择纸质春联。

春联贴上了,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我们以这种方式来鼓励自己要有所成就,而旧的春联一旦摘下,那并不完整,经历了风吹雨打的磨练后的春联,代表着我们过去的一年经受的磨难,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当我们看到这春联时,我们会泪如雨下,更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将深刻体会到,春联的意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旧的一年,我们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新的一年,我们即将放飞自己的梦想,努力工作,辛勤学习,春联能告诉我们的还有很多。但纸质春联上面所特有的墨香又十分浓郁,随着三百六十五天的时光流逝,墨香没了,但它将渗入我们的体内,化作我们每一滴鲜血,在我们身体中,留下时光的足迹。

春联不仅仅是摆设,它不是装饰,而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它是家家团圆,奋发向上的标志,它是对珍惜时间,把握青春的启迪。

春联还是纸质的好,它不仅是一年来的汗水,还是下一年的奋斗目标,浓郁的墨香与我们共同见证新的自己。

春联一般都是讲述人们的美好心愿,听x老师说,春联在宋代是特别流行的,一直流传到现在还没有失传。老师还教了我们怎样把春联读得抑扬顿挫。我觉得春联中的这些精练的词语,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反复诵读。

我最喜欢文章中“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这幅对联。因为它表示的意思十分祥和,吸引了很多人。

春节贴春联是一个很好的习俗,一定要保持下去。

春联搜集读后感 第2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即将来临,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我们家也是。这不,外公买来了春联,我正要帮外公贴春联呢!

我先从柜子里找来透明胶和剪刀,外公从家里搬出一架梯子,妈妈拿出春联,一切准备就绪,要开始贴了。外公将梯子架在墙边,这时,妈妈问道:“陈轶,你知道春联应该怎么贴吗?”我摇了摇头,妈妈继续说道:“贴春联,首先要分清楚上联和下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其次,横批如果是从右往左读的,那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如果相反,那么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妈妈居然连春联的上联下联的位置都知道,我真是涨知识了。

不一会儿,贴春联就正式开始了。我和爸爸帮外公扶着梯子,外公慢慢地爬上梯子,到了梯子的顶端后,外婆先将横批递给外公,再将透明胶剪成一小段一小段递给他。妈妈则在远处给外公看他贴得是否斜了。在妈妈的指挥下,不一会儿,横批就贴完了。外公用同样的方法开始贴上联了,他先将上联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妈妈在远处看着,说:“往左一点,再往右一点,过去一点,好了,就这样。”妈妈怎么说,外公就怎么做。然后外婆将已经剪好了的透明胶递给外公,外公用透明胶在对联的上、中、下三个地方各贴了两条,还在最上方和最下方各贴了一条。外公贴完后,顺着梯子慢慢地爬了下来,爸爸将梯子搬到了门的另一边,又按照同样的方法将下联也贴好了。贴完后,我们大家走到了远处,望着春联,都开心地笑了。

贴春联,是中国的春节习俗,更体现了一家人团结互助的一种精神。我爱贴春联!

春联搜集读后感 第3篇

要说新年,贴春联可真是一件头等大事。寓意是:镇邪驱魂、祈福纳祥,来年大吉大利。

这不,这天还躺在被窝里做美梦的我,突然被姑姑叫起来,说是要去贴春联。没办法,我只好照做。

首先,我们先精挑细选地选了一幅春联。这幅春联它是用金色的粗体大字以欧体字端端正正地写着。我们挑好了春联,接下来就好办了。我先从屋里拿了个凳子,还有双面胶,把它们放在大门口。等到我们确认东西拿全了,我和姑姑便来到门外,“啪”地一声把大门关上,开始了贴春联。

只见姑姑给我调整好了凳子,然后拿着双面胶,找个地方放下春联。把双面胶在春联的四周“绕”了一周,贴上去。后来再把春联上的双面胶一面撕下来,交给我,来完成最后一关。我便接过春联,先打量着,确定了位置之后轻轻地把春联从上往下慢慢地贴下去。“嗯……”我看了看,还不错,也不怎么歪。

接着,我又把下联和横批贴好了,连成了一句通顺的诗句—“八方进宝鸿福到”、“四季平安好运来”,横批“吉星高照”真是一句好诗呀!

春联贴完了,但是地上却多出了许多纸屑。我及时地把它整理好,恢复了原样。

春联搜集读后感 第4篇

从古到今,不论是在乡村,还是于都市,无论是贫穷人家,还是富贵大户。过年贴春联,并且家家户户还要贴上红火的、寓意吉祥的、字体还要有讲究的春联是经久不衰。从小处说是年俗,从大处讲是中华民族年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是文明的象征、礼仪的昭示,更是人类内心福声的呼唤。因为春联对每一个家庭来说意义深远,贴在门上的春联更预示着每一个家庭在新的一年展示的新气象,新的一年迈向美好的新征程,新的一年顺天时、应地利、和和美美,更勤奋更努力,也会有更好的收成。所以这就对写春联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写春联者不仅要德高望重,还须有热心、耐心和恒心,责任之大,不容小觑!

小时侯,我们家住在农村的集镇上。当时大多数人家,家境过得都不算富足。每到年腊月,人们会在边准备年货、边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的同时,把准备春联当作一项大事来做。家里面当家儿的,此时就会去找当地声望高的有文化的且毛笔大字写得好的人帮忙写春联,以备年三十贴。每一户少则三五幅,多则十几幅,加上写春笺就会更多。我的父亲在街坊邻居们的心目中,也是乐于助人,众望所归,形象高大者。所以年年岁岁,每当步入腊月,上门求写春联者络驿不绝,帮四邻八舍写春联也成了我家的一道风景,小小的我很为父亲感到骄傲。

那时每当有人来,父亲都会按编好的顺序,告诉他们什么时候会写好,什么时候会晾干,什么时候来取走。当时的我,内心深处宁愿不干其它活计,也要争着抢着为父亲打下手,觉得写春联是多么的高大上。在父亲的指挥下,拿笔,拿砚台,磨墨,拿纸,折纸,割纸,抻纸,忙得不亦乐乎!有时父亲边写边默念,我也跟着念,还帮着父亲选择优美词句。有时也会静静地欣赏背诵父亲的大作,温暖、幸福又满足。忙到最后看到满院子满屋子,甚至角角落落都铺满了红彤彤的春联时,会和父亲一样,心里乐开了花。

等春联上的墨迹晾干后,还要把每家每户的收起折叠好,写上户主的名字,方便取走。父亲会再三叮嘱“小心点儿,别折太多的折,别碰散了”等等,细节中流露真情。每当此时,心中会默念:伟大的父亲你放心吧!对父亲的敬佩亦油然而生。

一年又一年,父亲认真细致地为人处事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熏陶着我。不仅使我对知识产生了渴望,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使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严于律己,做一名努力勤恳地无私者。

春联搜集读后感 第5篇

每年春节,许多人都要精心挑选一副火红春联贴在家里的大门上,或者厅堂的正中央,看上去特别喜气。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寒假的一天,我们“蓝精灵”假H小队组织了一个活动,就是到敬老院去贴春联,为老爷爷老奶奶带去节日的快乐。

那天早上,我们全体队员在水湘苑小区门口集合后,就直奔社区管理处,到叔叔阿姨那里领取了两副春联。一副足“玉兔迎春到红梅祝福来”,横批“吉祥如意”;另一副是“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我发现两副对联虽然字数不同,但意思都非常接近,都表示了对新年到来的诚挚祝福,老人们肯定十分欢喜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社区附近的松龄苑敬老院。这里有一幢三四层高的楼房,房子前面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中间两个大花坛里松柏常青。我们一商量,打算把五个字的春联贴在大门,人们一走进敬老院首先就能看到它。另一副呢,就贴到屋予里去,这样不就满园喜庆了吗?

大门两边的春联很快就贴好了,可是贴横批却碰到了困难,闪为大门实在太高了,我们根本就够不着。大家先想了一个办法,试着一个人抱着另一个人去贴,可摇摇晃晃,还是不行。我们都急了,怎么办呢?这时,敬老院里一位老爷爷看到了,他搬来一张高椅,请我们个子最高的同学站在椅—卜,高举横批,总算把它贴好了。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老爷爷也乐呵地十分开心!

天虽然很冷,但我们心里却热乎乎的,都希望贴春联这一传统习俗能捎去我们对敬老院中老爷爷老奶奶们的衷心祝福,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吉祥如意!

春联搜集读后感 第6篇

今天我们学习了《春联》这篇课文,让我更了解了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起源于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放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期F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年年把春联刻在桃木上,“总把新桃换旧符“终究麻烦,于是智慧的市井人便在形式上加以创新,直接把象征吉样喜庆的春联写在红纸上。热烈洋溢的中国红、飘逸宾秀的书法、吉利喜庆的语句,et厦着浓浓的喜庆氛围,形成一种独特的春联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百节之首”。在中国的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流传最广的习俗就是贴春联和贴门神。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年大年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他们在地上铺一层塑料薄膜或彩布条,把春联样品都平铺展开,压上仍杆或擎上一道道细绳加以固定,以防凛别的冬风叫器时刮坏或刮走。一幅幅宽窄不一的鲜红对联在冬日的阳光下稻熔生辉,招招摇摇地闪着光芒,让人眼花缭乱。目光上移,摊位上方横拉着的绳子上,挂着千样百福、连年有余、金童玉女、福字例立和一些象征着喜庆吉祥的摈纷卡通等,把春联赋予五彩续纷、绚丽多姿的形式。还有那火红的鲤鱼、中国结等饰物的红丝稳在风中牵动着主体,悠悠荡荡,舞动着红火,招展着吉祥,醉倒了年味的男芬。

如今这满街的红春联浸润了温暖时光,把我的思绪拽回到童年的温屠里。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是一位乐观向上的慈善老人。

那时候的春联都是手写体比每年腊月初十过后,他便开始忙活着备年货,买红纸、毛笔和墨汁。

我们小村里,只有我的一位教书的远房堂叔的毛笔字能叫得响,村里家家户户的春联大都是出自于他的'手中。每年一放寒假他便忙活起来。把送过去的红纸按照送去的。时间顺序来写,很多时候要等上好多天。爷爷汉文化,凡事不愿意求人。他认为父亲有文化再加上我们姊妹几个都是学生,像写春联这样的事情,不该再夫麻烦别人。他见了父亲就遇着他写春联,父亲的钢笔字刚劲飘逸,可我从来没有见他提起过毛笔写字。面对爷爷的要求,他总是推说自己忙或是远远地躲开。于是爷爷便让组组来写,姐姐也推托着溜开了。

那年我只有十岁,读三年级。“少年胆大亦如虎”,写就写,我伯什么2于是我以捏铅笔的姿势捏着毛笔,对照着爷爷从集市上买来的年历本上的春联,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把春联抄写在爷爷为我备好的红纸上。

望着我涂抹在红纸上的墨迹,嗅着浓浓的墨香,不识字的爷爷翅曲字胡,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着头说:“中!中!这就自我写的春联肪到门上之后,只要是识字的人,无论谁看了,都要向是谁写No不认识我的人。有的还专门让家人把我喊出来,看看我是—个怎样的小姑娘,然后笑着地鼓励我以后要好好写字。如今我又写了三十年的字,却断然没有童年时那种敢写春联以后爷爷就再也不提让我写害联的事了,而是早早地买好笔墨纸张送给堂叙耐心地等待。

自我有记忆以来。贴春联仿佛就是爷爷的“专利”。三十那天早早地吃过早饭,奶奶用白面熬制出稀稠适中的浆糊,在等浆糊降温的过程中,爷爷把上一年留在门上的旧春联揭掉,再用湿布把门擦干净,接着用刷子把冷凉了的浆糊均匀地涂抹在门上,继而把春联贴正,然后用于毛巾从中间开始向四周慢慢地把气泡赶出。这样爷爷贴出来的春联既乎整又美观。

爷爷不识字,贴春联时分不清上下联,他总是让我给他指挥着贴。我十一岁那年,当我们贴到只剽下一幅写有“槽头兴旺”的竖幅时,我理解不了“槽头”的含义,再加上有小伙伴急等着我出去玩,我又不愿意为此而去查字典来浪费时间。于是我就指挥着爷爷把那幅春联贴到压水井上。

幸亏父亲及时赶到,一进门就看到“槽头兴旺”贴在压水井上,于是父亲小心翼翼地把那幅还没粘牢的春联揭下来,贴在牛屋的柱子上。避免了让我再—次落得贻笑大方的后息。这关于爷爷、我和春联的故事一晃就走过了三十年的过服云烟,如今又将到贴春联时,爷爷却被一层薄薄的黄土阻断了回家贴春联的路。然而,那留在我的记亿里的温肇,让我永远留恋。

春联搜集读后感 第7篇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在这欢喜的日子里,贴春联当然不能错过啦!一大早,妈妈就带我来到亲婆家,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我看得心痒痒,也想跃跃欲试。于是走到爸爸身边央求道:“好爸爸,你就让我贴几幅吧!”没想到爸爸竟然大发慈悲,给了我三幅对联。我高兴极了,但由于我太矮,够不着,怎么办?于是我搬来凳子,爬了上去,但还是够不着,我便踮起脚尖,又害怕自己一不小心,重心不稳,就会掉下去。所以手不由地颤抖着。唉!看别人贴容易,自己贴起来可难了!好不容易贴上去了。我从凳子上下来,看见春联贴得东倒西歪的,活像一条蛇趴在门上睡大觉,自己都被这景象给逗乐了。爸爸见我贴成这样,便走过来,重新把对联撕下来,手把手地教我。看了爸爸的示范,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第二幅对联,在背后涂上浆糊,爬上凳子,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两只手抓住对联的两角,使它成横线,把两角先黏住,再往下一捋。我沉着冷静,再加上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贴起来顺手多了,不一会儿就整整齐齐地贴好了,看着焕然一新的门窗,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情不自禁地念起了对联:“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贴春联是春节的习俗,它祝愿所有人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我真希望下一个春节早日到来。

春联搜集读后感 第8篇

《春联》是一篇介绍春联的小品文。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焊,语言生动优美。是引导学生去赏读春联,感受春联丰富多彩、情致优美的内容,讲究对仗、用词精当的技巧和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声律,熏陶、感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无穷奥妙。

对春联丰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内容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春联对仗之美、声律之美的品味,都要建立在对春联阅读、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在找到课文中的春联后就尽情地诵读这些透着美的文字,插上想像的翅膀,借助绚丽的图片,将春联描写的美妙意境描述出来,带着理解读好这些对联。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