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作文素材高中 第1篇
陕北是我的家乡,那是一个美丽地方。陕北的情,陕北的景,说不完也道不尽。那高高的山坡,清清的小河,错落有致的窑洞,构成了陕北奇美无比的四季。
春天,高高的大山变得郁郁葱葱。绿色的草坪铺在高高的山间,清澈见底的小河水中鱼虾在嬉戏玩耍。
夏天,天热得就像火炉一样,所以那美丽的地方如一个空地,没有人,但是夏天的山是温暖的,小河是温热的。
秋天,高高的山上有许多硕果累累的果树。因为秋天是一上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让花凋谢的季节,只有那菊花一枝独秀的供人们观赏。秋天的水凉凉的,如果你摸一下就会立即怀念起夏天的炎热。
冬天,雪花飞舞,冰天雪地。高高的山上出现了白白的雪,呈现出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我们可以在被冻住的小河上滑冰,打雪仗。
陕北的一切美丽的地方都有那陕北特有的窑洞,看看那曾经被人住过的窑洞,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从中也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
是啊,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必去游览明山大川,也不必跨过黄沙海洋,我们终会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一直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家乡的景,陕北的景!
陕北作文素材高中 第2篇
我的老家在陕北,每年放假我们都会回到这里与家人们团聚,这里每家都有窑洞,这种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盖起来比较省工省力。窑洞很高,窑洞最后边盘着一张炕,在炕旁边连着灶台,灶台上有一个大锅和一个小锅,早上起来,把火一烧,炕就变的暖和了。窑洞的窗户是用纸糊的,非常平整,上面贴着窗花,从外边看非常像一个洞,所以当地人称为窑洞。
这里有非常地道好吃的洋芋擦擦,馃馅,油旋,马蹄酥,羊杂碎,凉面等等……别的地方是很难吃到这么地道纯正的口味滴!
让我记忆最深刻活动、那就是每到正月初五,这里都会举行一场隆重的秧歌转灯表演,这是一场别具特色的演出,也是陕北人民非常期待的一场文艺盛宴。今年的正月初五这一天,我们早早起来期待着秧歌队的到来,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人们心里都暖烘烘的,脸上满满都是幸福开心的笑容。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人们有的踮起脚尖,有的伸长脖子,有的小孩坐在父母的肩膀上,都朝着锣鼓声的方向望去,只看见第一支秧歌队扭着整齐的十字步朝我们走来,他们身穿五彩缤纷的秧歌服,手舞彩扇,一会变换队形一会连扭带唱,大秧歌的后面有踩高跷的、划水船的、骑毛驴的,还有一个男扮女装的很是妖里妖气的媒婆,一直在朝人们做各种鬼脸,逗得人们哈哈大笑,大家异口同说“好!好!”。
满街的秧歌让人目不暇接,锣鼓声夹杂鞭炮声震耳欲聋。这样热闹红火的场面让我的妹妹也身不由己地加入其中……这种快乐会一直持续到晚上转灯会开始,每人手持一柱香、谁最早转完灯场、谁福气多多……我深深的爱上了这片黄土地 ,这就是我的陕北老家不一样的风情民俗。
陕北作文素材高中 第3篇
中国疆域辽阔,由于各种因素,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惯都不相同。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的家乡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地表崎岖,气候干燥。正因为如此,人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了一种适合陕北人居住的房屋——窑洞。它呈圆拱形,一般都是几孔或十几孔连在一起。它的抗压能力很强,冬暖夏凉也可以将水蒸气聚集在屋内,正解决了干燥的天气。窑洞内少不了一种东西——炕。陕北的炕和灶是一体的。当人们在灶上做饭时,顺便也可以把炕烧热。
陕北的饮食也颇具特色。由于气候的差异,这里只能种植一些小麦、高粱、马铃薯等作物。但这里的人们却将它们做的五花八样。单说土豆,就可以来一桌土豆宴:洋芋擦擦、洋芋馒馒、蒸洋芋……陕北人喜欢用荞麦来做东西,具有代表性的煎饼就是用荞麦做成的。先要把荞麦去壳,再倒入水制成糊,将最浓的精华取出来,再放在案上摊成皮,卷入豆腐干,凉菜等,沾上汤料,就是一碗美味的煎饼。
陕北葬人的方式都是土葬。家中的人去世了,先要摆灵堂,让亲戚朋友前来祭奠。过了几日后,再将死者的棺材埋到山上。
风情民俗,在不同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和诠释。但我认为,陕北风情是最有特色的。
陕北作文素材高中 第4篇
陕北黄土地上的百姓最注重的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
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
除夕到了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