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读后感 第1篇
新春佳节,大明湖里早已人山人海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年一度的文化庙会又隆重召开了。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也去逛了一趟庙会。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喜气洋洋的红灯笼隧道,非常喜庆。往里走,就看到一条经营美食、玩具的商品长廊。形形色色、应有尽有,有书籍、葫芦丝、饰品挂件、佛珠、年糕、羊肉串等。还有济南传统风俗文化:糖画、缠蜜、捏面人儿、剪纸等等,数不胜数。还有商河腰鼓、踩高跷等表演,热闹非凡,让我充分感受到节日欢乐的气氛,真是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尽。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奇石馆了。奇石馆里有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奇石,每种石头的石种和石质往往都是我不知道的,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有的石种是乌江石、墨石、红方解石、吕梁石……石质是泥质岩、钙质、硅质……有的名字更有趣,象“大珠小珠落玉盘”、“曲径通幽”、“榴莲皮”、“长鲸出海”等等,让你看的眼花瞭乱、目不暇接。有一块莹石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的石质是氟化钙,产自湖南,它的颜色非常梦幻,淡蓝的底色还透着一点点白,像白色的粘精灵飘在天空中,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就像一块巨大的水晶!真不愧称为“冰清玉洁”!
奇石馆逛完了,我意犹味尽,赶紧拿起手中的相机捕捉着美丽的瞬间,恋恋不舍的回家了,庙会之行让我领略了更多的中国风俗文化。
《庙会》读后感 第2篇
迎新年,逛庙会。今天我们来到了毓璜顶公园,来“感受”庙会。
一进公园,我和妈妈就被“人流”挤得到处转。虽然天气很冷,但大家丝毫没有感觉出来,因为这里的气氛简直是太热闹了。
逛庙会最享受的,恐怕是嘴了。这里的小吃是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臭飘万里”的绍兴臭豆腐,令人垂涎欲滴的“巴西烤肉”、铁板鱿鱼,烟台最正宗的烟台焖子,软绵绵的棉花糖,晶莹剔透的糖葫芦,香甜可口的雪梨汤等各种大江南北的风味小吃。我右手拿着大串烤肉,左手拿着铁板鱿鱼,嘴里喝着雪梨汤,这可真是大饱口福!
而庙会最吸引人的民间手工艺品也很多:“吹糖人”,“草编蚂蚱”,“糖画”等等。这些民间艺人把中华民族的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创作了出来。而我认为最奇特的还是“吹糖人”了。只见一位老爷爷坐在一个简易的手工台上,然后从小锅里拿出一些金黄色的熬好的糖泥来,先揪出来很长的一段丝来,再把丝从中间弄断,再向里吹气。不一会,那团糖就鼓起来了,老爷爷再根据要捏的人物的形状来捏。捏出来的人物可谓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可真是大饱眼福!
随后,我们顺着锣鼓声来到了庙会的演出中心,今天演出的是在烟台消失了把半个世纪的表演——抬阁。只见一个木头做的大架子上立着几根大柱子,柱子上站着几个小演员,他们穿着大大的演出服,其中两个演白蛇传,另两个演牛郎织女。随后十六个人把这个阁和人一起抬起来,然后随着音乐慢慢的走起来……
这次庙会给我的感受就是:什么是人山人海,什么是摩肩接踵,什么是琳琅满目,什么是大饱口福,什么是大饱眼福,什么是满载而归!
《庙会》读后感 第3篇
睁大你的眼睛,瞧,有卖衣服的,有卖小吃的,还有卖艺的……嗅起你的鼻子,闻,有诱人的香水味,有醉人的鲜花味,还有那令人垂涎三尺的小吃味……竖起你的耳朵,听:“十元超市,十元超市,里面的东西实惠又耐用,大家快来买呦!”“新型的羊毛衫,既漂亮又耐穿,要买的'快来买,不买的别后悔!”“布鞋,布鞋,瞧瞧,多结实,一年下来不得坏,快来买呦!好机会不容错过呀!”……
一大清早,毓璜顶的庙会便热闹非凡。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我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看着看着,忽然,我被一个小摊子吸引住了。我打量着这摊子的主人:长长的胡子,高鼻梁,大大的眼睛充盈着智慧和学问。真是神了,只要你选出心爱的糖画图案,那位摊主就会立马舀一大勺糖,提起大勺子,为你用糖画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我羡慕极了。仔细一看,嘿!绝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真是以假乱真!再瞧,上面画有辛勤可爱的小蜜蜂,郁郁苍苍的大树,还有为大自然献歌的快乐小鸟……真是栩栩如生呀!我惊叹不已,十分满意地接过糖画,打心眼里佩服他。“唔,好香呀!”一阵香味迎面扑来,我肚中的馋虫不断地向我提出抗议。我循着香味来到了小吃摊,哇!什么羊肉串呀、蔬菜串呀、炸火腿呀……应有尽有。我馋得口水直流,再也忍不住了,冲上去买了个痛快:四串糯米糕、一斤干果、半斤栗子、一杯奶茶……我边走边吃边玩,活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妈妈呢,她在干果摊前,挑挑这个,拣拣那个,看着她高兴地表情,我也是心花怒放……
时间过得真快呀!当我走到小摊儿的尽头,已是暮色笼罩大地的时候了,可街上仍是人流如潮。我游兴未尽,拖着妈妈,又一头扎进了茫茫人海之中……
《庙会》读后感 第4篇
今天我妈带我去汉口逛庙会。
我一到门口,就看到四个大红灯笼,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过得愉快。当你走进去,你可以看到人山人海和节日的景象。
妈妈先带我去看魔术表演。我看见一个穿着绿色唐装的大姐。她拿了一根绳子吹了两下,绳子就变成了三段。然后在两根绳子之间打个结,再吹一口气,绳子就恢复了。太神奇了。第二个上台表演的是她妈妈,她表演的是扑克舞和五颜六色的百宝箱……我不敢眨眼睛,但看不到任何瑕疵,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的表演就更精彩了,六条链子,手绢有奖,扑克换钱,三位仙人回洞……我觉得很精彩。我问我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妈不知道。魔术师说魔术是假的,不要轻易赌博。
我们又看了一遍民间艺术表演。听着“文武征兵”幽默的评书,大家都笑了;看着精彩的快板,大家都惊叹不已;至于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我们感叹她的高超技艺。
我们还看了一会儿皮影戏,好像是穆桂英在指挥。我完全听不懂。我只是去后台看看他们是怎么操作这些小人的。
去逛了庙会的其他展厅,包括在蛋上画福娃贝贝、黄鹤楼、鸳鸯、十二生肖等精致图案;有花瓶、花篮和罐头做成的袋子。虽然是普通易拉罐做的,但是美观实用;还有小绣扇、各种剪纸、彩色布老虎鞋等工艺品;还有一个老人,同时用双手写书法。让我眼花缭乱。
最后,我忍痛离开了汉口庙会。虽然只玩了一会儿,但我很开心,因为我看到了各种生动的手工艺品,了解了中国传统民俗。
《庙会》读后感 第5篇
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九,也是观音菩萨出家的日子。作为一个面容慈善,心地善良的神仙,当然会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与祭拜。
赶庙会当然要早起,还不到七点,太阳已经缓缓升起来了。我跟妈妈抱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化凤山赶庙会,拜菩萨。
跟着摩肩接踵的人群,我和妈妈终于到了山下。由于是秋天,山上的许多花草树木已经枯黄了,一些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好似一群蝴蝶仙子翩翩起舞。一阵微风掠过大地,飘过一阵阵树叶的清香,真是让人神清气爽,浩气长舒。
很快我们来到了庙宇前,庙里早已是人来人往,烟雾缭绕。木鱼“当~当~当”地响着,让人感觉气氛越发沉静,有种心平气和的之感,那个敲木鱼的老人,让我们返璞归真了。
我们一人拿了三炷香将它点燃,我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小心翼翼的插在香台里。我们来到庙里,庙里既高大又庄严,金碧辉煌的。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佛像。观音菩萨坐在巨大的粉红色的莲花上,一手拿着一只小巧的花瓶,一手扶着一枝翠绿的杨柳,给人一种普度众生的感觉。庙里的四大天王也是格外的引人注目,他们外表夸张,奇特,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感觉,他们手持兵器,法宝,就连他们四周的灵宠也要飞上天去似的。我们在神像面前一一拜了三拜就离开了。
我的家乡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热热闹闹的庙会,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来来游玩!
《庙会》读后感 第6篇
初三那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去逛庙会,在里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站在凌冽的冷风中检票。或为游客递上一杯热水,或协同安保工作人员维护秩序,他们就是绿丝带志愿者。站在微笑小屋内的一位志愿者正往纸杯中倒着热水呢,倒好了以后,他笑呵呵的将热水递给一位老人。
在里面,有各个地方的特色小吃。有四川成都的烤山鸡;有湖南的臭豆腐;有中国台湾的秋刀鱼;有内蒙古的草原狼烤羊肉等。看到这些美食,馋得我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的和爸爸买了这些美食。再向前走,我看到了_皮影戏_这三个字后,我马上牵着爸爸的手一起去买票,这个皮影戏表演得太好了,连人翻跟头和仙鹤转眼珠子在动脑筋的时候都表演得活灵活现的。
在庙会里,不仅有好吃的小吃和精彩的皮影戏,还有各种各样的彩灯位于辣椒广场的那组彩灯,以我国传统文化中与幸福相关的福、禄、寿、禧为元素,从文化、生态、治安、发展等四个方面表现云岩区近年来建设发展的卓著成就。在其中,有一个CC英语做的,中间是一个地球,上面有一些绿色和一些白色,提醒我们要绿化地球,保护环境。在两边,有大大的_20--_这四个数字,前面有一些小花儿和一个栅栏呢!
看到这些灿烂夺目的彩灯,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真的美极了!
《庙会》读后感 第7篇
几天前,妈妈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正月初六要和我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去浚县看庙会。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每天都在盼望着它快点来到。
盼着,盼着,终于等到了出发的前一天——大年初五,我刚要上床睡觉,妈妈就小声地对我说:“盟盟,咱们明天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去不成了!”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问妈妈:“那是为什么呢?”
“外面现在开始下雪了呀!”妈妈不紧不慢地说着。
听到这,我急忙翻起身,擦了擦玻璃上的露珠,一看,还真是下雪啦!一看到今年的第一场瑞雪,让我既兴奋又失望。这时的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树上、草地上、屋顶上都被这白雪所“掩盖”,一下子周围就变成了雪的童话世界……我心里开始不停地打鼓也没有心情去欣赏这美丽的雪景。
我在心中默默祈祷:明天一定能去,希望雪今天晚上就能停下来,路上千万不要结冰。
初六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大约七点半钟的时候,古津铭妈妈打来电话:“今天可以去逛庙会,很可能是一场雪中庙会呀!”真是太棒了,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啦!
我和妈妈以最快的速度吃完早饭,拿起背包,如约来到文化宫。见到一辆车也没来,我和小古便下车玩起了打雪仗,不久,大部队陆陆续续地聚齐了,开始了我们愉快的行程。
路上,我们小伙伴一会儿下车打个雪仗,一会儿在车上讲讲笑话,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来到了目的地——浚县大伾山脚下。
这时的雪,依然一片紧挨着一片地下着,三三两两地在一起散步,是那么的悠闲自在。我们一行人和着雪的脚步,来到了大伾山上。
在雪的映衬下,整座山峰银装素裹,树枝上、草地上、台阶上到处都是它的影子。我们几个小朋友经不住它的诱惑,到处铲雪、撒花儿、打雪仗,唉!这雪看来真是我们小朋友们天生的伙伴,让我们玩得如此开心。
《庙会》读后感 第8篇
这个周末,尽管台风“海马”使宁波的天气阴雨连绵,可丝毫没有减弱人们去富邦广场的热情,因为宁波首届民俗文化庙会在富邦广场隆重举行。这次庙会集中了市内外民间艺术、传统美食及文化创意类产品进行展示和售卖,让我们在家门口也能感受到传统民俗和非遗文化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逛庙会,最不能错过的当然是美食了!一进庙门,就闻到炒麦麸的香味,摊主非常热情地端着东钱湖青麻糍请大家品尝,细腻爽口,香甜醇朴,而我最喜欢的是那浓浓的艾香味。走着走着,一种模样奇怪的食品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就是“老鼠头”。大小形状还真像老鼠的脑袋,两头扁,中间圆,故得其名。别看它其貌不扬,味道还真不错,软糯滑嫩还不粘牙!先别急着吃饱肚子,还有番薯角、油赞子、烤菜年糕等传统美食等着你一一品尝呢。
逛庙会,最惬意的是边走边吃边听边看。天空突然传来一阵鸟叫声,抬头一望,看见四只燕子在空中飞舞,好奇心驱使我前去探个究竟。找到摊位后,我立即凑上去采访摊主,他耐心地告诉我,这就是太平燕,又称福燕,象征吉祥、喜庆,是用纸、绳子、胶片、铁丝、竹子等材料做成的。太平燕飞的时候,身体呈360度旋转,还可以发出悦耳的叫声。庙会上还有很多色彩鲜艳又好玩的东西,如北京兔爷、虎头鞋、葫芦雕刻、卵石画、空竹等,看得我眼花缭乱,真想全都买回家。
这时,我发现一位北京老爷爷的.“拉洋片”摊位前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他身穿长衫,站在四周安装有镜头的古香古色的木箱旁,用标准的北京普通话,配着绘声绘色的表情,正给大家讲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家门口的民俗文化廟会,不但让我品尝了很多民间特色小吃,更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了解了很多民俗文化和古老的传承技艺。
《庙会》读后感 第9篇
在我的印象里,城隍庙应该是一个善男信女祭拜的地方。可是,今天的城隍庙截然不同,在这里聚集了民间艺术,让我大吃一惊。
正月十一我们全家去了城隍庙游玩。跨过高有一尺的门槛,有一只划旱船的队伍在迎接我们,抬头仰望这座古老的建筑,妈妈对我说:“这个建筑建于明代年初,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坐北朝南,有南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城隍原本不是神,“城隍”二字,从字面上解释,城是城墙,煌是护城河。城隍是居民祭祀祈祷城市平安的地方。”眼前的乐楼,屋顶都是琉璃瓦覆盖,房檐四周翘起,造型精致,结构紧凑。戏楼又称月楼高达15米,市举行歌舞,戏曲,杂技演出的地方。我们来到月楼前,这里正在进行舞狮子表演。狮子一会挠痒,一会跳跃,这是鼓声停止了,狮子就趴在一个木桌子上眨眼睛,节奏的声音越来越快,舞狮越舞越精彩,连连称好。
舞狮的表演刚刚结束,川剧变脸大师丁东杰的.弟子就上了台,他一个转身白脸就变成了黑脸,或惊恐,或绝望,或愤怒,或阴险等变得我眼花缭乱。没看完表演我们就离开啦。
绕过大殿,我们来到了后院,这里聚集了民间艺人的摊位,有捏面人的,有剪剪纸的,有吹糖人的,还有画糖画的……
到捏面人大师摊位面前请他给我捏一条蛇,面团在大师的手中几经捏,搓,揉,掀,顷刻间一条栩栩如生的蛇就诞生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我在这里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还体会到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和深刻的内涵。
《庙会》读后感 第10篇
元旦第三天,我们一家人去了庙会。一路上,我在想,庙会是表演还是吃饭还是购物?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什么是庙会。
在庙会上,哇!周围人很多,彩旗,摊位,我一身喜庆的红色。叫卖和讨价还价的喊声不绝于耳,舞台五彩缤纷,热闹非凡!摊位五颜六色,有玩具,有烧烤,有饮料;还有很多小吃:天津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老北京糖葫芦等等。人流涌动,场面真的很壮观!
“喊——喊——喊”,跟着声音我转头看,哇,是做棉花糖的。快看!一根细竹竿,随着主人手的转动,包裹着一层又一层像棉花一样白又软的糖絮,就像变魔术一样,很快一个棉包膨胀了起来。而且,这个棉花糖是不可预测的。当你不吃它的时候,它看起来像一棵小树。咬了几口后,它变成了一个秃顶的老人.我埋下脸,好甜!这个棉花糖不仅是魔术师,还是糖果的另类代表!
在棉花塘旁,有精美的剪纸,有鱼(鱼)、陕西八怪,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人物皮影戏。
庙会上最漂亮的东西就是杂耍。“啪!哎!”这声音比放鞭炮还响。快看!原来是两个表演者,一老一少,每人拿着一根十米左右长的鞭子,在地上抽着烟,荡着。我怕被抽,吓得赶紧退后。爸爸笑着说:“别怕,他们有右手。过几年就练不出来了!”我妈跟我说,打鞭预示着大吉大利。
下一个节目是玩热轮。一个老人拿着一个线轴,一边是一个大碗,另一边是一个小碗。碗着火了。我看到老人抖得像根黄瓜。滚烫的轮子在他的手里灵活地飞来飞去,火焰熊熊燃烧。多么高超的技艺!怪不得爸爸说:高手藏在民间!
我表哥才三岁。她被这声音吓得不敢放开耳朵。很搞笑。
这是Xi的庙会。既有民族色彩又丰富多彩,让大家玩得很开心。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