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知识付费作文素材(精选3篇)

个人学习 8 0

关注知识付费作文素材 第1篇

高考作文素材:雷锋是我们时代的“超级英雄”

在中老年群体的内心中,雷锋精神和雷锋的各种经典镜头早已在人们的内心中被“定格”,尤其是雷锋身穿冬军装,头戴“火车头”帽,手握钢枪形象,更成为了这一群体心中永恒的记忆。而在80后、90后甚至00后年青一代人的心目中,雷锋又变成了阳光、帅气甚至有些“文艺青年”气息的解放军小战士形象,但无论怎么变,雷锋精神体现的爱国爱岗、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的'高尚优秀品格却始终如一,雷锋身上集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更是获得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感动,人们学习雷锋并把践行雷锋精神作为一种“道德信仰”,正是希望用雷锋精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经济社会”输入更多道德正能量。

勿容讳言,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人文素质提升和文明进步的相对迟缓,社会形成了一种信仰缺失和价值观紊乱的极不正常现象,人员人之间信任感滑坡,尤其是在道德领域甚至出现某种倒退的趋势,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在道德领域呈现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多,不但人们希望看到的“好人”越来越少,“好人难当”居然成了尴尬的社会现实。据日前上海市_公布的《2016年市民学雷锋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学雷锋”,近六成市民“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近五成“怕被人误解,遭人非议”,近四成“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学雷锋、做好人居然成了一种“风险”。尽管人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雷锋情节”,却因为有这些顾虑而难以释放,人们更迫切希望用雷锋精神来“拯救”时下的社会。

显然,人们心里都清楚,仅有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富有而失去精神层面的追求,社会非但不能因经济发展而变得和谐文明,反而会使社会更加堕落,人心变得更加冷漠。而雷锋精神正是改变和“拯救”社会这一现实尴尬无可替代的“良药”,人们渴望时时刻刻有雷锋,社会处处有雷锋,只有雷锋精神常伴,社会才更有温度,人们除了物质追求以外,才能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动力,才能固守人性最本质的善良。在千百年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涌现出很多民族英雄、抗日英雄、战斗英雄、救人英雄乃至救火英雄等等,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谱,但从出生到殉职没做一件风风烈烈壮举的雷锋,却以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短暂一生,以点点滴滴的“好人好事”成为国人最为怀念的伟大英雄,成为任何一个时代都值得学习的榜样,甚至连西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都为之敬仰。因此,雷锋就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超级英雄”。

同蜘蛛侠、绿巨人、美国队长、钢铁侠等受追捧塑造的虚幻“超级英雄”不同,雷锋既没有“拯救地球”的超能量,更没有“拯救人类”覆灭的超能力,甚至无法凭一己之力就能“维护世界和平”,但雷锋不只是和这些“超级英雄”一样,按照报道中志愿者的话说,都是在传递正能量。雷锋的做人品格更显得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特别是雷锋以他平凡中的伟大更激励人们去学习和践行。崇尚雷锋精神、追求雷锋的做人品格。能够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同时,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文明、温馨与和谐。能够感染每一个人从自身点滴行为开始,为社会持续释放温暖的正能量,因此,雷锋精神比蜘蛛侠、绿巨人、美国队长、钢铁侠等“超级英雄”更具“超正能量”,更能感动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关注知识付费作文素材 第2篇

高考作文素材:知识付费,时代的进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重庆南开中学高三年级二月月考)

4月1日,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推出首款付费看答案的产品“值乎”。205月15日,“在行”推出了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分答”,随着一些公众人物和知名机构的入驻,公众对其关注热度居高不下。这也正式叩开了“知识付费”的大门。

知识付费是斯文扫地,还是时代进步?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名师解题

方向一:知识付费是时代进步

有效论证这一观点,需要思考两个问题:1. 知识是否有价?2. 为知识付费是否是时代的需要?我们知道,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对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我们可以从知识中汲取科学及人文养料,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然而,知识从来就不是免费的。波斯著名诗人萨迪说过:“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对于拥有知识的人而言,知识是安身立命之本。那么,理所当然,获取财富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你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或者用金钱去交换。自古以来,人们为探求知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向孔圣人求教,尚要备“束脩”之礼;向诸葛亮求教“如何匡扶汉室”的问题,刘备的大礼更是“大得吓人”——军师、丞相的恩宠。同时,时代呼唤人们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呼唤网络平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不应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外之地,而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示范区。

方向二:知识付费是斯文扫地

这一观点多少有点“古代圣人言”的味道,不易论证。考生可以做如下思考:中国是个尊师重教的国度。人们尊重教师,将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根本上讲,是人们尊重知识、敬畏知识的具体表现。而知识付费可能导致两种不好的结果。

一是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变成了冷冰冰的交易,通过付费获得知识的求知者多了理所当然,少了谦敬之心;通过贩卖知识获取利益的知识拥有者,多了功利欲念,少了无偿分享知识的温情和高尚。历史上被人们记住的知识传授者大多是品德高尚无私付出的人物,苏格拉底有教无类,从不收学费;当代“博物君”张辰亮无偿为网友科普,微博粉丝已逾 550万。

二是当下不少知识付费平台赚人气的并非知识交流,而是明星、网红的私生活咨询。当付费平台被明星、网红等占据,本该去中心化的知识型社区又被踹回中心化的境地,这种偷听机制也极易滋长出职业咨询者和职业提问人,毕竟,靠回答日赚上万元、靠提问日赚数千元的情况都已出现,长此以往,将陷入职业人刷流量赚钱工具的死胡同,那些真正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个人见解的小V和中V将难觅生存空间。当知识社区成了网红们的主场,付费平台就只是披着知识技能类分享平台的狼皮,在进行着网红经济的勾当的系统,那些求学若渴的求知者就会被冷落。

高分范本

知识付费,时代的进步

当“知乎”给知识打上了标价,“知乎”成了“值乎”;当“在行”孕育了“分答”,每一句话必千金可贾。就这样,一个时代——“知识付费”的时代,訇然开启。

随之而来的,自然少不了那些“汹汹”舆论。它们或夹枪带棒,或飙血厉命,或呼天抢地:腐朽的拜金主义岂能猖獗于世?经济社会的糟粕必除之而后快!呜呼,我堂堂中华斯文扫地矣!

面对诸如此类的聒噪闲碎,当如何处之?我的回答是:走自己的路,且让它们无路可走!

互联网时代,人们早已养成了通过网络百科、搜索引擎等免费获取海量信息的习惯,所以当“知识付费”一出现,那种积习自然会遭受颠覆性的冲击,它必然玩命地抵抗。但是,时代的洪流岂是碎坷浮芥所能阻挡?

人类花了足足上百年才从斗转星移中看出点头绪,总结出客观的定律;又花了几百年才从这些定律中总结出那更接近事物本质的相对论。求获新知的道路如此艰辛漫长,可见一斑。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说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就必须付费。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理由免费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知乎”“在行”等网络平台推出知识付费相关产品,旨在告诉我们:知识来之不易,专业而正确的解答必须获得其应有的尊严。

为知识付费,是为那些拥有知识的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买单,是对知识分享者的感谢和补偿。“知识付费”不是拜金主义,而是对知识人的感谢和尊重,是“人性”主义,也不是经济糟粕,而是合乎现代社会经济规律的交换方式。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是为知识付过费的,只是我们可能更习惯于为看得见、触摸得到的事物付费,比如,我们花钱去琴行学乐器,缴费去培训机构补习,等等。而对于那些来自虚拟世界的知识,我们还没有付费的意识和习惯。这或许是古代读书人那清高的背影还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以至于我们把“视金钱为粪土”作为读书人的戒律,把所有与金钱有关的行为都斥为“铜臭”。所以当虚拟的网络开始提出知识付费时,我们便顽固地认为是“斯文扫地”。其实,它恰恰是现代文明的体现,是契约精神的注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知识付费”的制度建设、具体的收付标准、实际的管理措施等等一系列的政策也将逐步完善。

知识,切实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对人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为其付费理所应当,情所应当,法所应当。

关注知识付费作文素材 第3篇

2017高考作文时事论据素材: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2017高考作文时事论据素材: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探寻烟台工匠精神的创新内涵

为了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有关精神,配合宣传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质量强省”战略,提升山东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力弘扬山东制造行业的“工匠精神”,11月28日至12月2日, “工匠精神 山东制造——‘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举行,中国山东网推出聚焦“工匠精神 山东制造”系列评论,全方位阐释和解读山东省在制造业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育建设、把质量提升作为推动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动力、新优势,展现山东制造的“工匠精神”。

探寻世界近三百年来的创新史可知,“工匠精神”是一国生生不息的源泉,工匠精神不仅深刻影响了企业的兴衰,还是改变未来的根本力量。因为“工匠精神”如硬币的两面,一面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坚守,另一面则就是传承基础上的再造与创新。因循守旧、默守陈规从来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将创新融入传统工艺的血液,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这是工匠精神的内核。正是这样的内核,决定了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是驱动发展的力量。

作为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烟台曾是手艺的天空。如今,作为工业重镇,制造业大市,重启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坚守专注的传统“工匠精神”,强调 “工匠精神”的创新内涵,把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作为强市富民战略的两大支柱,打造烟_有的制造的标签,才是烟台制造业“升级版”的必由之路。

匠计。“工匠精神”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激励器物层的创新,更重要是创新元素渗透到顶层设计。烟台市编制了《烟台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打造烟台智造行动纲要》,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壮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四大新兴产业,着力将烟台打造成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高端装备的特色领航者、智能制造的先进示范中心、深度国际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并且烟台建立创新驱动推进委员会,加强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和总体统筹,以上率下推动烟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还研究制定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计划和一系列细化措施,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逐项抓好落实,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匠心。“工匠精神”由顶层设计化成具体而微的政策,激励起企业创新的匠心。烟台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为契机,靠真金白银的政策引领创新、专业高效的服务保障创新,全力打造优良的`创新生态,加快推进创新型园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公共创新就业平台建设,着力构筑创新驱动的主阵地,不断提升创新载体的承载能力,让创新要素自由聚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在年初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烟台三家本土企业分获两个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至此,烟台已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匠人。培养大国工匠释放智力成本。 进入工业时代,制造业更加呼唤工匠精神,并期待它能以一种灵魂的姿态回归。激活个体,释放智力成本,打造以一己之心力践行工匠精神的行动者, 让其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烟台作为制造大市的必修课。烟台通过实施职工技能提升工程,推进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技术表演、师徒结对等活动,营造“人人学技术、个个练本领”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同时,更加注重做好引进人才与本土创新团队的融合工作,既注重激发领军人才在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力,也注重发挥好他们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创造条件,打破行政壁垒,鼓励发挥他们自主创新能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