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路》的素材 第1篇
1.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俗语)
2.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俗语)
3.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西方谚语)
4. 小合作要放下态度,彼此尊重;大合作要放下利益,彼此平衡;一辈子的合作要放下性格,彼此成就。
5. 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
作文《路》的素材 第2篇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退隐田园,所以这个世界上多的不是一个勾心斗角的陶氏县令,而是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一个为千百年来所有隐士缔造了一种精神的五柳先生。是李太白满身傲骨,进则仕途不顺,于是愤然辞官,骑着他的那头白鹿流连祖国名山大川,从此这个世界上多的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刀笔吏,而是一个万古流芳的诗仙的李白。是司马迁的含垢苟活,身受腐刑,却立志于《史记》,因而人们的书案上多了一部“史家绝唱”,而不是一具被暴尸荒野的孤魂野鬼……他们都是进而不成,退而有成的典范。
作文《路》的素材 第3篇
海是湛蓝的,精卫就是那一点红。海自有它波涛如怒的巨澜,可那精卫却用小石子、枯枝,幽幽地诉说着她的勇气与刚毅,她红得如此坚韧,岁月如流,她却生生不息。
日是耀眼的,夸父就是那一点红,日用它那铺天盖地的热浪炙烤着世间万物,可夸父却用他一个个深深的脚印丈量着坚持与执着,虽然他已倒下,但他红得如火,红得轰轰烈烈。
世界是黑白相间的,谁愿做那一点红,只余一片桃林祭奠曾经的身影?世界想把一切规矩描摹成自己所想的方圆,谁愿意倾尽自己的一腔热血铺出一道彩虹,唱出一曲生命的凯歌?
作文《路》的素材 第4篇
人类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动物,有时,只会在意眼前的利益。有几个罪犯在自己挥舞着屠刀时,能够想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呢?又有多少贪官污吏用半生的提心吊胆,换来的只是收金纳银时的片刻欢欣呢?当和珅最终被关入死牢一无所有时,方才醒悟,自己的九万万两的家产现今抵不上一头黄牛与数亩薄田,粗茶淡饭……
有的人在“得与失”的选择中,目光短浅,没能把握住自己,因小失大,留下的是终生的遗憾。还记得那是怎样一位君王吗,为父报仇,一举灭吴,然而在胜利喜悦的冲击下,他钢铁般的意志消融了,奢侈的生活成了他生命的绝笔;还记得那是怎样一位科学家吗,勤学苦读,自强不息,然而却在“发明大王”的美名和各种荣誉与财富的销蚀下变得自高自大,颐指气使,最终为他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可怜的句号;还记得那是怎样一个政治家吗,那“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豪言壮语与一心为国的满腔热情,然而却被自己的轻敌与自大蒙蔽了双眼,只留下身陷滑铁卢的悲剧…
作文《路》的素材 第5篇
看,他慢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徜徉在桃源之间,纵使他失去了高官厚禄又怎样,他得到了自己内心向往的安然与恬淡;听,他高呼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怒视元军,纵使他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又怎样,他了却了自己心中的无悔;瞧,他吟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转身离去,总是他失去了“御用文人”的名号与乌纱又怎样,他得到的是心中无限的自己与豪迈。陶渊明、文天祥、李太白,他们都失去了在常人的眼里求之不得的优越,却换来了心中的一片海阔天空。
作文《路》的素材 第6篇
相信,我们都接触或是了解一些下岗“女工”。她们“失去”了工作,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安定的生活,甚至可能是全部的生活来源。面对这一“失”,有的人把它变产了一道深渊,就此放弃,最后接受社会的救济或是乞讨,她们失去的仅仅是工作吗?不,是人的尊严与自强。还有些人,她们下岗再就业,成立了保姆公司、保洁公司……生活又变得光明。残奥会刚刚结束,一个独腿的十一届高山滑雪冠军给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受采访时,他平静地说:“失去了一条腿是很不幸的,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我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重新享受生活!”是的,面对生活中无可奈何的“失”,我们不如柳暗花明,在失去的悸动中寻求“得”。
作文《路》的素材 第7篇
拒绝“佛系”,选择奋斗,是因为我们传承着自强奋斗的文化基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周易》和《论语》中的箴言放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表现出中华民族千年以来坚持自强奋斗的朴素文化观念。明朝第一学者宋濂出生贫寒,但他仰慕圣贤之道,苦心求学:先达的“德隆望尊”,未尝让他胆怯;求学路上的“穷冬烈风”,阻止不了他求学的脚步;自己身穿的“缊袍敝衣”,也不能让他羡慕富家子弟的声色犬马。宋濂自我贯彻了自强奋斗的文化观念,但更重要的是,他还写下《送东阳马生序》这篇不朽的序文,让自强奋斗的文化基因更广泛地得以传承。新时代的我们,面临崭新机遇和全新格局,怎么能舍本忘根,放弃千年传承的自强奋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