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记忆读后感 第1篇
学校组织三至六年级到布吉少年活动基地开展一次“接受磨砺教育,锻造阳光少年”为主题的“阳光少年”磨砺教育实践活动。妈妈不放心我,不让我去,最后我终于说服了妈妈,让我去参加了军训。
星期一的早晨,我兴奋的拎着小桶飞奔到学校,刚才进学校,就听到震耳欲聋的口号“一二”,我刚坐到教室里,教官就站到了讲台上,就开始了自我介绍,大家可以叫我魏教官,接下来的几天,有我跟大家一起度过。然后我们下楼列队,坐车到了布吉少年活动基地。
我们喜欢魏教官,魏教官给我们送礼物,礼物是罚仰卧起坐、蹲起和俯卧撑,他走起路来精神饱满、威风凛凛,他教我们稍息、立正、向右看,魏教官教我们口号:“目浴阳光、快乐成长、接受磨砺、为校争光”,训练场上我们口号响亮、步伐整齐。可是,不幸的是,第三天,魏教官因为他的奶奶去世了,不能再教我们了,我们都非常难过。
第四天晚上,我很想家,想到家里让人长肥的晚餐、干净的马桶、不用排队的浴室,干净没有破洞的床单、被子,很想回家,突然想起是妈妈的生日,我应该跟她一起吃生日蛋糕,我伤心的眼睛都红了,于是让老师帮我发了条短信给妈妈祝她生日快乐!
军训的时光很短暂,但“稍息、立正、向右看”这些口令好象还回荡在我的耳边。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
中学记忆读后感 第2篇
我怀着一种希望和憧憬,正式跨入了初中的殿堂,尽管曾多次痴望过它,可心情还是一种无比的兴奋,我禁不住喊了出来“市一中,我终于进来了!”
可能是对初中生活的新奇和希望,我在那生机盎然的一中校园里走着,四周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仿佛给人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当我走进我的初中班级时,看到一位位新同学,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我想起了那些活波可爱的小学同学。可能是对小学生活的留恋,让我在这陌生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地闪过小学同学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
小学两门课,可到了初中却成为了七门课,进入初中的我们,应该改变一下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尽快的融入初中生的学习环境和步伐:
1、要学会预习和复习,我们需要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这样才可以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做到消化和理解。
2、我们要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提倡主动学习和独立自主的意识,自己要督促自己学习。
3、学会模仿和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我们要熟练的掌握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才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所掌握的东西,我们要提高对问题的深入理解能力。
4、学习要抓住重点、难点,我们更要重视学习方法,掌握好知识间的关系。俗话说“再好的脑袋也赶不上烂笔头”所以要记好课堂笔记。
5、准备一个错题本,在考试出错的题记在这个本子上,也可以将平时错别字、词语,还有英语中难记的语言单词和句子也可以记下来,多拿出来看看。
我们要在课堂上理解深透老师所讲的内容,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认真完成作业,我们还要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
我相信,只要我在这初中生涯里播下种子,洒下汗水,辛勤的培育它,它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
中学记忆读后感 第3篇
看了幽默风趣的《小鬼鲁智胜》,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主要讲述了机灵男生鲁智胜在初二那年的非凡经历。重点突出的是一个年少气盛的少年的心理历程以及一颗颗弦动的青春期少年的心声。内容非常贴近现代少年的实际生活,值得一看哦。
最让我留恋的就是《寒假经历》。原本轻松愉快的寒假就是孩子们的天堂,可如今的寒假犹如黑色星期一。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补习功课,连武侠小说也不准看。可怜的鲁智胜和刘格诗,为了获得自由,尽然大胆离家闯荡江湖,拥抱世界。实在令人佩服啊!虽然他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刘格诗想看看功课以外的世界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是再转念想想,其实这也许都是父母太约束孩子的缘故吧。我们虽然还是孩子,但我们也需要自由的空间,也需要童心的发泄。我认为:如果过分地约束孩子,反而会造成叛逆的心理。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给我们留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吧!让我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一样,在蔚蓝的高空中尽情地展翅翱翔吧!
中学记忆读后感 第4篇
这天清晨,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进了初中校园。
我的心砰砰乱跳,我听过好多关于初中班主任的“事迹”,知道她们不是好惹的。刚踏进班级,我看见所有早来的同学都在规规矩矩地坐着,而老师正在埋头写什么东西。我赶紧溜到座位上,悄悄盯着她。英语课上完后,我发现她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她对学生就像母亲一样,她不愿让我们离开她一步。她还有一种独特性:上课时同学们的兴趣会被情不自禁地调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课本变得活生生的了。我对她的印象特别深,她无微不至地照料每一个学生,我们犯错误时,她就会严厉地批评你,听那声音别人至少会认为你把 维多利亚女神推进了河里!然而,对于我们的优点,她也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看!这是多么可敬可爱的老师啊!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我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这种感觉是我从未体会到的。这种感觉令我回味无穷……
我坚信,我会在这里度过快乐的初中生活,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对我们的爱。
中学记忆读后感 第5篇
军训对于以前的我是挺期待的,但是我去那里的第一天就已经想回家了。因为军训实在很辛苦,不管在内务还是在训练上。内务上几乎苛刻的要求,训练上的反复严格,都让我身心俱惫。但是我们的教官对我们很好,这点让军训慢慢变得有趣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慢慢地习惯军训紧张的生活。中午有时间也和同学一起聊天,促进了大家的情谊。教官也喜欢帮我们起外号,例如青龙,白虎,神人,歌圣等。平时教官也和我们玩游戏,比大家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教官唱歌五音不全,这点让我们笑得前扑后仰。
在这次军训我学会了叠被子,走齐步,敬礼等很多东西,而且我在这次军训也担任舍长,增强了我的指挥能力和处事能力。刚开始我们排在内务上表现并不理想,倒数第八,第三。这让作为舍长的我感到很失落,当天晚上我就用很严厉的语气批评了宿舍的成员。她们的悟性也很高,第二天的内务她们就配合得很好。一天又一天,我们内务的评分一分又一分的进步。虽然拿不了先进排,不过大家已经尽力了。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军训结束了,我的高中开始。虽然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在等着我,但是一定会没事的,就像以前一样,虽然麻烦不断,但是都让我搞定了。
中学记忆读后感 第6篇
有人说:饱尝痛苦,才能真正品味快乐。我愿意经历寒冬,是因期盼呼吸过年的味道。 过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又叫春节,是人们为欢庆春天的回归而举行的节日。
每岁,还未到年底,还是农历冬月的时候,家乡的大人们就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或打扫卫生,或浆洗衣物,或宰杀年猪,或添置物品;娃娃们呢,内心也都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构思起一个个过年计划。还记得那时的我,常常会在想到激动处忍不住地笑将起来。就这样,抬头,就能准确地嗅到空气中的年味渐渐浓烈了起来;张目,周围的一切事物虽然十分寒冷,可也变得不尽的可爱。
春节一到,家乡自然是四处张灯结彩,炮仗声声,人来人往,随处可见洋溢着幸福的脸。
空气中的年味浓到极致! 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最最期望的事情就是过年了。虽然那时还小,不啥懂事,但我就知道,一年中的那几天,爸妈会给我买许多好吃的零食,还会给我买不少崭新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我还可以得到压岁钱,让我在小朋友面前着实地去炫耀几番。
当然,炫耀完了之后,我也不会忘记把自己是怎么从一个小乞丐变成小地主的方法分享给小朋友们。这些感觉,应该是我幼小时留恋年的味道的最大理由吧。 在我的家乡,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春节的习俗。 比如,过年那一天,要先去祭奠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重。正月初一,一整天都不能扫地,不能够往外倒垃圾。因为,如果这样做,就等于是在扫除、倾倒家中的财富,新的一年将不会赚到任何钱 财。
正月初二,深受小孩喜欢,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小孩就可以和大人们一起去走亲戚了,同时也就会听到许多关于长辈们小时过年的故事。然后就有红包收获了,再然后就是不断地和小朋友们比红包。再然后的然后,自然也就是不断地收获小伙伴的羡慕、赞美或鄙视、嘲讽。 以上所说,就是我童年底版的年的味道,较之父辈、祖父辈不知甜蜜多少倍的年的味道。这些味道值得新时代的我一辈子去咂摸
中学记忆读后感 第7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童年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一眨眼,我上了初中。可我觉得,昨天,我还是个上小学的儿童。来到初中,学校的面貌变了;老师讲课的方式变了;周围的同学变了;就连书本的内容也变了。一切都变了,好像我的人生来了一次折,自然感受很多。
来到新学校,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鲜艳的五星红旗,还有粗壮的柳树……校园里显得生机勃勃。进入新班级,高档的推拉黑板,全新的讲台,还有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里的这些东西,在小学里都没有。我觉得,升入中学的感受是新鲜的'。
上课时,老师激情四射的讲课,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回答,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和课本翻页的声音响成一片。下课时,同学们探讨问题的真理,双方的辩论,你争我抢,七嘴八舌。早自习晚自习同学们也坚持不懈,有的读书,有的做练习题,一个个笔尖上像是施了魔法,从书本上一行行划过。我觉得,升入中学的感受是紧张的。
中学记忆读后感 第8篇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动了我:四岁丧父,跟随痛哭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渐渐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欢乐的;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泡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