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的风采作文素材 第1篇
论汉语称呼语-汉文化中某些观念持续性的折射
称呼语不但是言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集中体现了交际者的身份、地位、情感状态、心理状态、交际意图,甚至还有固化在社会之中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情况.本文从社会文化环境--即社会客观条件、交际者主观愿望以及称呼语的`社交功能等方面,探析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社交称呼语(包括陌生人间称呼、职业与职称称呼语)使用上的无序所折射出的汉文化所注重的礼貌、面子、等级观念的持续性.
林晓英,LIN Xiao-ying(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汉文化的风采作文素材 第2篇
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作文
汉字是跳动的音符,是美妙的节拍,它们组成了中国文化这一乐谱上最伟大的旋律。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构造复杂多样,令人惊叹不已。汉字,是中国人宣泄喜怒哀乐、传承中华文明的特别载体。不少汉字有着美丽的由来。“旦”字,一个十分简单的汉字,但它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旦”在汉字中有“早晨”的意思。“一”代表地平线,“日”表示“太阳”。这样形象生动的结合在一起,不仅美妙、精巧,还将一些自然现象融入到了汉字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人们的智慧。
不同的情景,相同的汉字却有着不同的含义。“东西”是生活中常用的词语。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吗?在英语里,“thing”被翻译成“东西”,单纯的指一切没有生命的事物。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在汉语课上向美国学生讲解“东西”这个词语时,这位教授就说“我们可以说这本书是东西,也可以说这张桌子是东西。但是,你,我更……”。但这位教授是否知道“东西”的.更深层含义呢?在“你,我更”这句话中,“东西”一词就含贬义,而且带有讽刺的语气,而不是单纯的事物。中国汉字文化的深邃,由此可见一般。
汉字还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精神风貌的体现。中国的方块字是生动形象的,它的一撇一捺都蕴含着大道理,因此,我国才有书法这一文化特产。现在,网络时代的来到,我们习惯于使用电脑、手机打出漂亮的宋体字,但是写在纸上的字却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危机具有可怕的弥散性,它既体现在成年人中间,也表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中国汉字,已经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危机,我们为何不关注汉字文化重拾汉字之美,化解“汉字危机”?
汉文化的风采作文素材 第3篇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生活活动之一。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城区都有舞龙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经成为一种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舞龙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古代人们用耍龙灯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的主要部位是龙头、龙身两个部位。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为九节龙、十一阳龙、十三世龙、多者可达二九银龙。十五节以上的龙比较笨重,不以舞动,主要是用来欣赏,这种舞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危险性很高,用竹子先撑住内部,披上红红火火的龙衣,在竹子里面的缝上顶住蜡烛跳来跳去,欣赏性很高,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舞龙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有:江龙漫游、龙头飞舞、头尾交跳、龙身摆尾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有各种的样的金龙玩珠、火龙刀蜡、一应俱全、应有尽有的花样让大家眼花缭乱,非常好看。
舞龙的习俗在海内外华人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他们就一向会舞起龙、耍起狮,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汉文化的风采作文素材 第4篇
小学阶段要求学会二千五百个常用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大部分会用,要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学会三种查字方法,并能熟练地查字典;能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及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
汉字的笔画名称
笔画名称字例笔画名称字例笔画名称字例
‵点立弯钩子横折折折钩乃
一横三斜钩戈横折折撇及
丨竖千┐ 横折口フ横撇又
丿撇什└ 竖折山し竖提衣
乀捺人ㄥ撇折么竖弯西
提址 横折钩习乚竖弯钩儿
乛横钩买横折提计竖折折钩与
亅竖钩小⺄ 横折弯钩飞ㄑ撇点如
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叫做笔顺。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律,一般是:
先横后竖十一十;先后捺人丿人;从上到下主亠;从左到右川丿;先外后里再封口田;先中间后两边山;从外到里向
此外,还要注意下列比较特殊的书写规则:
1、关于写点的顺序,应注意:
点在左上先写,如:斗、为、头;点在右上后写,如:戈、发、我
点在里面后写,如:瓦、丹、叉
2、竖在上面(左横的左面,在上包下或全包围结构里,一般光写,如:战、冈、圈。
3、“之廴”作偏旁的字,和一些下包上的半包围结构,一般先内后外,如:过、延、画。
汉字结构
独体字:天、木左右结构:说、你
上下结构:忠、秀左中右结构:谢、做
上中下结构:意、喜全包围结构:国、园
半包围结构:同、凶品安结构:森、晶
练一练
1、写出下列汉这的笔顺。
例:文:---------------- 鸟------------- 火-------------
秀------------- 厉-------------- 徘-------------- 脊-------------
舟------------- 凹-------------- 凸--------------
2、填空写笔画名称:
(1)“账”共--------画,第五画是---------,第六画是-----------。
(2)“东”共-------画,第三笔是--------,第四笔是-----------。
(3)“牺”共--------画,第三笔是--------,第四笔是------------。
(4)“怜”共-------画,第二笔是--------,第三笔是------------。
3、把下列字按结构分类:
裹 渺 恢 魄 册 阙 霖 趁 鸢 痴 虐 落 矗 句 国 圆 缎 嚣 晶
独体字:-----------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上中下结构:------------ 全包围结构:-------
半包围结构:------------ 品字结构:----------------
4、按偏旁写字组词。
例:犭狼(狼狗)狐(狐狸)独(独立)
虫------------()------ ()
穴------()------()------ ()
公------()------()------ ()
幺------()------()------ ()
已------()------()------ ()
5、加偏旁写字组词
鬼(魂)梦魂(魄)气魄(愧)愧树
尞()-------()------- ()-------
秀()-------()------- ()-------
荒()-------()------- ()-------
良()-------()------- ()-------
甫()-------()------- ()--------
汉文化的风采作文素材 第5篇
1.(3分)不行。(1分)“有人说”表明只是一种说法,尚未得到证实。去掉三字,变成肯定说法。说明不准确。(2分)
2.(3分,每空1分)分类别 举例子 作比较
3.(2分)不能。(1分)从古书知道商代已使用筷子,但始于何年,尚待考证。(1分)
4.(3分)用筷子更文明(1分)。今日西餐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仍摆脱不了它原始、野性的痕迹。而筷子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是异化出来了。(2分)
汉文化的风采作文素材 第6篇
今天我和朱姚智同学一起去学校四楼会议室,参加扬州报业集团小记者中心组织的小记者汉文化活动。
讲课的老师穿着一身古代长裙,外长里短,梳着一对高高的发髻,看得我们目瞪口呆,真漂亮呀。老师微微一笑,说过一会儿再给我们介绍这件衣服。老师话音刚落,大屏幕上就出现了一段关于广陵王墓的视频。
我们静静地看着,老师绘声绘色地介绍起来:同学们,走进大门,踏上一级级石阶,一座高大粗犷的古建筑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广陵王地宫。在汉广陵王地宫的东面是挺拔隽秀的`皇后寝宫,那里的“黄肠题凑”平面呈“中”字型,为岩坑竖穴式“黄肠题凑”木椁墓,其结构是由封土、墓坑等组成。王后墓中出土了300多件随葬品,有华丽的漆器、灵巧的弩机、精美的木雕……这些文物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老师刚讲解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热烈掌声。
随后老师取出令我们好奇已久的汉服,老师说这件襦裙是汉服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上衣短,下裙长,裙束于腰……老师介绍完,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试穿起来。我们穿好后嘻嘻哈哈地排成一队。“咔嚓”一声,老师为我们留下了这精彩的瞬间。最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汉代礼仪——立容、坐容、行容。祖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
我们要好好学习祖国的文化知识,传承礼仪之邦精神。
汉文化的风采作文素材 第7篇
江苏师范大学毕业典礼:弘扬汉文化
在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上,毕业生和老师以及参加典礼的当地官员不再是西装革履,也不是西化的黑衣黑帽学士服,而是正儿八经的代表中国最古典文化的汉服,参加毕业典礼的所有人都庄重肃穆,用中国最传统的文化演绎学生生涯的浓厚一笔。
男生身着朱子深衣汉服,女生身着曲裾深衣汉服,全体校领导、校学位委员会成员、导师代表均着汉服肃然而立。典礼仪式采取穿汉服、行汉礼、奏汉乐的形式,古风汉韵贯穿全程,现场庄严肃穆、气势磅礴。同时,教育部、徐州市等官员亦身着汉服出席。
争 鸣
近些年,很多高校探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学位服,不断引发社会关注。今年,江苏师范大学连续第三年举行研究生汉服毕业典礼,因有教育部的'官员应邀出席,所以格外引人注意,也激起了热议。
正方:传统中式学位服合情合理
当下社会广为熟悉的学位服包括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组成,1994年由_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并下发《关于推荐使用学位服的通知》,称这种学位服“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惯例”,将之作为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向全国学位授予单位推荐使用,同时要求其他样式的学位服一律废止。
可是,引发质疑和诟病的是,这种学位服中国元素很少,西方特色突出,基本上照抄自欧美学位服。
我们在经历了全民绿军装、“灰蚂蚁”的时代后,随着国力恢复,中华文化终于渐进复归,这同时催生了国服复兴,其中,“汉服运动”最为引人注目,传统中式学位服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按理说,我们面对中国高校探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位服时,不再将其当成一个问题。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中国,这仍然是一个引发巨大争议的文化问题。
文化是国家精神的一个体现,衣冠具有最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国语》云:“服者,心之文也。”穿着何种服装,就体现何种心境。因衣冠具有民族文化身份识别功能,可促进文化认同,所以唐代孔颖达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说法。兹事体大,故而,古今中外的重大国际外交场合,各国俱高度重视如何着装。
探索中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和毕业典礼,江苏师大等高校的做法值得肯定和称赞。在穿越了百年历史文化迷雾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斩断本国传统,于理不通,于情不合,于国不利,亟需彻底反省。
反方:汉服“演出”是一种跟风
笔者无缘躬逢其盛,相信参加仪式者,一时间恐怕会惶然不知今夕何夕,到底是置身于“大汉王朝”,还是处在现代大学校园。于是,一场原本普普通通的毕业典礼,竟然成了新闻事件。而且,据说江苏师范大学这种着汉服的毕业典礼已经连续举行三年了。
这其中,被符号化的“汉服”,就使得大家自然地联想到了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国学等内涵。
但,不要以为有了所谓的元素、符号,就必然有文化。还说江苏师范大学的汉服毕业典礼吧,服饰在这个新闻中成了唯一的看点,也只能成为一个唯一的看点。因为汉服的服饰,并不意味着就承载了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汉服,只是一种服饰,一种器物,一种工具,当传统那氤氲于身心的温柔敦厚、郁郁乎文的气象、修养,早已在泛滥的物欲中丧失殆尽的时候,仅靠所谓的汉服“出演”,是否就能唤醒久违的传统之魂?笔者并不乐观。
稍微了解一点现代大学历史的人都会知道,现代大学的根基在哪里?陈寅恪在借为王国维撰写碑文之际,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是一个现代大学得以自立繁荣,学术得以创新,文化得以传承,人性得以涵养的根本。大学的精神还未树立,就匆匆忙忙又搞起了花样,这其实也是一种跟风,而这种跟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所谓创新的焦虑。一所大学,尤其是一所大学的主导者不去思考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只知去跟风,只知去考虑在技巧层面去吸引媒体的聚焦,恐怕不是学校之福,更非教育之本分。
汉文化的风采作文素材 第8篇
一天夜里,我突然觉得自己被传送到另一个世界——汉字的王国。突然我的大脑里出现了一些汉字。
其中有一个字叫“三”,它在家无所事事,想出去旅游。
在路上他遇到了“乌”字朋友,就说:“我是“三”,你是谁呀?”“乌”字说:“我是可爱的小乌鸦呀!”“三”字摇了摇头躺下来说:“我感觉你是“鸟”字,乌字说:“如果我长了颗痣就是“鸟”字了,你是“三”字,我看你还像“川”字呢,这时“鸟”和“川”字来到了他们这里说:“你们看我才是“川”字,而“三”字只是有点困了想休息一会儿,而我才是真正的“鸟”字,“乌”字他并没有长痣,而我长了痣,所以我才是“鸟”字。
从此以后,“三”和“乌”字再也没有认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