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家庭教育的短文摘抄 第1篇
从我呱呱落地、牙牙学语那一刻到现在这12年间,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惊喜。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做人做事,都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如果说小学是我通往成功的左翅膀,那么家庭就是那另一半翅膀,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使我飞翔在浩瀚的宇宙中;才能使我遨游在广阔的大海中;才能使我奔跑在无边的草原上……
在我上一年级时,我还不是现在这样。那时,我不懂得谦让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的宽容他人。在学校,我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小助手;但是在家却是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洋娃娃是女孩子最爱的伙伴,就连我这个十足的女汉子也对它由衷喜爱。记得有一次,我就是为了洋娃娃与我的好伙伴大吵了一架。那是暑假的一天,我来到朋友家玩耍,见她家有一个特大号泰迪熊公仔,喜欢得不得了,就执意要借玩半天,可是谁知她一口否定了,我很生气,毕竟从小到大他们都依着我,没有人会反对我,而她却敢跟我说不,心里的怒火蹭蹭地往上升,。又沉住气跟她借了一次,却又吃到了闭门羹,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气之下说要跟她绝交,又含着眼泪跑回了家。
回到家,妈妈见我满脸都是泪,就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温与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我一下子就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了,就把刚才的事一字不落地讲给她听。本想妈妈会与我一样,谁知她却不知从哪儿冒出了一个问题:“你听过《牛皋、岳飞问路》的故事吗?”“听过呀,怎么了?”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妈妈微笑着说:“既然你听过,那你不觉得你与牛皋一样蛮不讲理吗?你觉得你的行为让人讨厌吗?你觉得应该去道歉吗?”面对妈妈这么多的问题,我一时语塞了,心中仔细一想,发现自己确实做得不太对,就决定要跟我的`好朋友道歉。急急忙忙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出去一下。”妈妈大概已经心知肚明我要去做什么了,呵呵地笑了起来。
我的家庭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是我成长的路程,在这一路上,爸爸妈妈是我的指路人,指引着我正确的方向,启迪着我纯真的想象,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
成长与家庭教育的短文摘抄 第2篇
教育孩子是在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完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同孩子一起成长!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一直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前辈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开展教育。
好品性的养成与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出来的孩子,是阳光的,积极地,善良的。同时,父母的品德修养以及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格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自从有了二胎之后,之前的那些教育方法渐渐做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了,估计孩子是最敏感的,当我感觉还可以应付的时候,孩子的行为举止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得不那么爱说话了,做事情没有以前的随性,变得小心翼翼的。我刚开始还觉得孩子长大了,体谅大人的辛苦了,对老大也没那么多关注了,认为只要她不哭不闹的,学习能跟上就行,可是随着老二慢慢长大,自己的自由时间多起来之后,发现孩子的状态是不对劲的,那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状态。
我尝试着每天睡前给老大讲故事,尽可能的夸赞孩子,每天给她一个拥抱,几天之后确实有了一些改变,问题多了,自理能力变强了,看人的眼神也不闪躲了。我又开始找一些关于安全感的绘本,刚开始还能每天陪孩子一起读,可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慢慢的坚持不下来了,孩子的状态也慢慢有些变淡,说起来真是惭愧!
就这样断断续续的热情和平淡,坚持到一年级,孩子有一定识字能力之后,就继续寻找有注音又有趣的课外读物,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她自主的去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小猪稀里呼噜》,我先看了一下目录,从开头看了一下,结果停不下来了,故事太有趣了,一下子看了多半本!孩子回来之后,我并没有把书拿出来,只是在吃饭的时候跟孩子说,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把故事的第一章讲给她听,没想到她听得津津有味的,吵着要听下一章。我跟她说下面的你得自己看,然后讲给我听,而且每天只能看一章,姑娘答应了,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书。
经过这件事,我发现,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我们如果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并对这份好奇心加以引导,就会变成一件很好的事,大人孩子皆大欢喜。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哪有什么好坏之分,我们要试着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以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是的,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境,使孩子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成长与家庭教育的短文摘抄 第3篇
前不久有报载:一位成绩优秀的北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除了读书,吃饭之外什么都不会的学生,最后退学了。学习成绩是孩子优秀的具体表现,但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家长的共同目的都是希望培养出具备优良心理素质、热爱学习又能自立自强的孩子。现在在我们的家庭中,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百般溺爱,生怕孩子吃苦,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去面对社会和生活呢?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呢?
1、自立,从小抓起
(1)自立,他可以!
父母在相信孩子有自立的能力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他是可以自立的。因为自身工作时间的原因,我在下午四点半以前往往不能按时去学校接孩子,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不得不“狠心”地教会了小孩自己独自坐公交车回家。记得在小孩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当时第一次让小孩子自已坐车回家,说实话自己确实有些提心吊胆,一是怕孩子坐车不安全,二是怕孩子坐车错过了车站,但是自已下午有教学任务,肯定不能按时去接孩子的,只能狠一狠心让他自己回家。因为怕小孩错过车站,我就在孩子的衣服里放了四块钱,与他说好了,万一车子坐过了头,可以用另外二块钱坐回来,没有坐错的话,那二块钱就作为奖励。那天当我忐忑不安上完课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小孩正兴高采烈地在办公室里与同事在玩,我不由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表扬了儿子的能干。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脆弱,孩子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因父母的溺爱剥夺了他们自立的能力。我们应该鼓励他,相信他,因为他的能力和潜力是很大的,一定是你没有想到的。
(2)自立,从自理开始。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样,不能自理,何以自立?所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应该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
我在培养小孩的自理能力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在前一天晚上提醒他自己整理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我认为小学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每次考试100分都更重要,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作好第二天的上课准备是培养小孩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我一直都比较注意帮助孩子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在整理时,我仅是起提醒和监督作用,一般不会去代劳,时间长了,孩子自然知道第二天上学前应作哪些准备。二是父母都比较忙的时候学会照顾好自己。许多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其实,有时候,父母没必要什么事都去管,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孩子长大了,迟早将脱离父母的羽翼去独立生活,因此在小孩成长的道路上早些教会孩子自己照顾自已非常重要,家长应逐步放手让小孩学会照顾好自己。
2、自立要从小事做起。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对夫妇要他们的孩子收拾起摊在桌上的书本、玩具时,有的孩子借口:“我马上……知道了……我现在还不想……我过会儿再收……我太累了……妈,你替我收拾吧”。这时,有的家长就退让了,殊不知,这一退让却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感,产生下一次反正爸爸妈妈会替我做的依赖思想。所以在给孩子交待任务之后,做家长的一定要克制替孩子做事的欲望。
3、自立要适当地找“苦”给孩子吃。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少年时代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贫贱忧戚的生活,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经千锤百炼,终有所成。少年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培养高尚品行情操和良好气质的关键时期。贫贱忧戚,固然不是我们故意追求的东西,但它确实可使有志气的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懂得如何勤奋努力、创造未来;而养尊处优,把享受寄托在他人的劳动之上,就会缺乏危机感,不思进取。建议家长能适当找“苦”给孩子们吃,避免他们染上“富贵病”。而经历过艰难困苦环境锻炼之后,人不仅有坚强的意志、实干的本领,而且还会产生尊重他人、珍惜时光、爱护财物等优秀品质,其生存能力和竞争意识都会加强,这对于他们适应社会,有所建树,将会大有裨益。
细细想一想作为家长真的很辛苦,但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自己必须做个有心人,制定计划,持之以恒。家长的责任是做足球场上的教练,而不是上场为孩子踢球,更不是要孩子把球踢进你的球门。
成长与家庭教育的短文摘抄 第4篇
那时候,他尽量不注意自己的肤色。
或者说,他至少会这样尝试。
但作为阿埃塔人,他永远无法脱离那泥土般的肤色。现在,他却毫不在意。
因为——他的母亲。
由于他们很贫穷,他只得和母亲一起去挖野菜,当泥土覆满了他的手时,他不得不面对自己那泥土般的肤色。这时,一个问题在他的手指尖跳跃。
他试图将这个问题塞进肚子里,但他还是将问题说了出来:“妈,为什么我们阿埃塔人的肤色和泥土一样,是不是因为这样别人才会嫌我们脏?”
母亲愣了一下,又恢复了她那慈祥的笑容,端起了他的下巴,对他说:“只有心灵脏才是真的脏。”
当他开始上学时,他穿上了无数塑料瓶和纸片换来的白衬衫,却被两个孩子追着、喊着。他企图与母亲说,过后能给他买一件像样的衣服,但他的母亲却说:“你企图遮掩我们很穷的现实吗?”他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思。
然而,在他十八岁的时候,他准备改变自己,融入同学,他戴着一顶假发,身穿一件很潮流的外衣回到家中,全家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他感到有些尴尬,说:“你真的要因为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吗?”他不理解,也暂时想不清楚。但过了几天,他想清楚了,还是回到了以前的样子。
当他“穿着”泥土色的皮肤来到领奖台上,看着台下那么多善意的目光,他终于明白,母亲的做法是对的。
他叫诺曼金恩,他是第一个考进名牌大学的阿埃塔人。
成长与家庭教育的短文摘抄 第5篇
说起孩子,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初为人母的我虽然不够优秀,但足够爱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孩子也带给我们数不清的欢乐。
今年我的女儿7岁了,正式步入小学一年级了,七年的陪伴,从开始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健步如飞,她的变化带给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七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就像七种不同的颜色,而每种颜色都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初为人母的成长过程。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教育的难题也就随之而来,很多父母会因为辅导孩子的作业情绪崩溃,而目前为止值得我骄傲的就是我基本上很少会为了写作业的问题和我女儿产生不愉快,在学习方面她一直比我要求完美。但是慢慢的,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小心思了,开始跟家长对着干了,也开始叛逆了。
我和我女儿争执最大的一次,是年后从老家回来,她非要直接去姥姥家。我和她爸爸觉得太晚了,而且也已经到我们家楼下了,所以跟她说明天早晨吃完早饭再去姥姥家,但是我女儿坚持就要现在去,爸爸就说带她去买最喜欢的草莓和蛋糕。可是女儿说什么也不行就要坚持自己走路去姥姥家,然后就冲着我哭喊:“为什么你每次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尊重我的想法,从来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我的脾气一下就上来了,于是也喊起来:“还考虑你的感受,跟你说多少好话了!”然后就硬拉着上楼,不管她怎么哭闹。到家孩子就跑到自己屋里,也不吃饭,偷偷给她姥姥哭着打电话说妈妈不让她过去,求姥姥过来接她。我听见就推门进去告诉她:今天谁来都接不走你,别说那些没用的了!
那天晚上我们一直因为这件事争吵了三个多小时,那天以后我突然觉得孩子真的是长大了,不是小时候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说去哪就跟去哪的年纪了。那天晚上我倔强的女儿坚持不让我哄她睡觉,自己在床边坐着一直坐到自己睁不开眼,靠着床头睡着了,当时我心里很难过,因为从小到大她一直是乖巧的,我不知道是什么让她内心觉得自己在妈妈面前如此地不被理解,我突然很伤心,有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我在反思自己:这才刚刚一年级,如果真的到了叛逆期的时候,我应该怎么管教她?
当我看到一本书是《我和女儿一起长大》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一直以来都是把我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却从来没有真正的理解她。我认为孩子所有面对世界的态度有一部分是从妈妈身上来的,优点也许是你的,缺点也许也是你的,我能做到的就是在纠正她的时候,我也会重新校正我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从那以后我们之间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争吵,我女儿用了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诗句来形容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是她渴望我们可以一直以最好朋友的状态来相处,我觉得这是她送我的最美的诗句!
那天听一位老师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顶嘴,跟你争执是一件好事,说明她的语言逻辑能力比较好,她有自己的想法,先别压制她,问她的想法和感受,然后体谅她的感受,给她和你讨论的机会,慢慢的孩子愿意和你分享她的内心,以后就不会出现青春期叛逆不受管制的现象了。我觉得说的有道理,以后慢慢的我开始和孩子讨论一些她的看法,遇到事情先拉上她让她帮我出出主意,当她跟我对着干的时候我不再撕心裂肺的吼她,而是平静的先抱抱她,先给她一个选择的机会。慢慢的,当我让她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她不愿意时,会问一问我:“妈妈我可以先玩一会十分钟以后再去做吗?”我会说;“当然可以了。”随即我们拥抱一下。慢慢我发现她做事情比以前认真多了。
不要怕麻烦,多跟孩子沟通,多表扬她,多给她发言的机会,虽然有时候过程比较漫长,但结果总是美好的。记得之前给孩子读过一本绘本《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给我的感触很深,大人总是以大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觉得孩子慢,拖拉,学不好,犯错,我们不停的去催促、抱怨,那我们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用平和的心态陪着孩子一起欣赏世界,别让孩子变成一只流泪的蜗牛。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收,也是深深的治愈,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一起成长的过程,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每个家长的追求。每天陪伴孩子深读一本书,相信孩子,我们只需要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