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50字 第1篇
斟一杯清茶。
今夜月光淡如水,但还是有一丝微弱的光辉照亮了三个字――《草房子》。
这部名著中的“草房子”不是用一般的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用从几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的。小说中写道:这些茅草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掩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的都长得很有韧性。
文中的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十几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规则的,又似乎是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它们分别用作教室、办公室、老师的宿舍,或活动室、仓库什么的。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有一群坚韧的人生活在草房子里。
一个孩子因为是秃顶,所以人家叫他“秃鹤”。从小,他就是同学嘲弄的对象,这使秃鹤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开始有了报复心理。一次,学校广播操比赛,他把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体操失控,错失了班级夺“第一”的机会。但是,孩子还是纯真的。他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演出时,学校缺少一位秃头演员,他顶了下来,并演得一丝不苟,终于,他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我知道了什么是真,什么是纯。
纸月,一个谜一样的女孩子,她写得一手好字,成绩优异,温柔文静。人如其名,是一个美得让人忍不住有保护的欲望。可就读小学时,有不少男生喜欢捉弄她,并且嘲笑她没爹没娘,但纯洁的纸月没有理会这一切,后来,奶奶把她转学到桑桑学校,纸月仍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她也因此获得珍贵的友情。
我明白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
而细马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自从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选择了孤独、逃避。他不上学,却天天与羊为伴,成了一个放羊少年。他经常宣泄,却招惹别人,甚至计划着逃离这个地方。但当养父母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他毅然挑起了这个家,从些,肩膀不再幼嫩。
我懂得了什么是忧伤,什么是勇气。
杜小康――孩群中的天王,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无忧衣食住行,是孩子们羡慕的对象。但随着父亲生意的失败,大红门没有了,杜小康的优越感也消失了。父子俩放鸭失败后,杜小康平静地面对现实,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
我体验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力量。
我甚至惊讶于:
这毕竟只是一本小说,但我却能从中品味出人间的纯爱和唯美,有一种在小学成长阶段中罕见的美感包含在其中。
人物形象包括那间坚韧的草房子,都弥漫着原始的未加雕琢的自然气息的唯美,美的动人心魄,美的洗去俗人的浊气。它是一种苦难的伤感的美,并且是一种圣美。
这是一幢幢用坚韧的草盖成的房子;
这是一种像被水一样透明的纯爱;
这是一种人生难得的至高无上的至美;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感动了,喝了一口清茶。怎么?茶是咸的?哦!我明白了。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第2篇
今天,你感动了吗?
――读《草房子》有感
当我再一次捧起《草房子》时,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幅江南水墨画: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
我的心再一次被这样一群孩子感动着:顽皮、聪明、有爱心,被病痛折磨却坚强面对、不断成长的桑桑,执着、倔强而又自尊的陆鹤,文静、善良而又内秀的纸月,勇于承担、坚韧自强的杜小康,看似蛮力却懂得感恩的细马……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性美的光辉,一直感动着我,涤荡着我的灵魂。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杜小康。
杜小康原本是村子里家境最富有的小孩,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因他父亲生意投资的失败,一夜间负债累累,一下子从原来童真快乐的孩子变成了忧心忡忡的“思想者”。
他的肩膀上,承载了太多太多。
他害怕过,无助过,忧伤过,但他从未停下步伐,而是勇敢的向前迈进。
他用稚嫩的双肩毅然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用柔嫩的心灵去承受种种磨难。
挫折、困难使他迅速地成长,使他过早地成熟,使他渐渐的领悟了人生,也让他变得更加勇敢了。
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受挫以后的美丽。
这就是人性美散发出来的独特力量,《草房子》就是用这些最纯真的情告诉我们、感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希望,微笑着去面对。
当我们跨过了道道沟坎,冲破了黑暗,便会迎来平坦的大道,黎明的曙光。
我时常感动着,感动着人世间的至真至善至美。
前不久读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职业作家到邮局取稿费,碰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正在给远方一对需要帮助的祖孙俩汇款,当“我”这个作家告诉这个老人这是骗局时,这个老人说了这样一番话:谁会在有办法的时候这样求人呢?肯定是有过不去的坎了!这个老人一个月工资500元,却给这对祖孙俩寄去了300元,并说以后还要寄。
当“我”打电话求证时,得到的却是这个老人每个月都会给希望工程汇款。
“我”被感动了,把自己当月的稿费20xx多元也一并汇去。
看了这个故事,谁不会被感动呢?虽然人世间还有一些假恶丑,但它们永远也掩不去真善美的光辉。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真善美的所在,它会时时驱使人们去行善、求真、寻美,去和自己内心黑暗的一面不停地斗争,从而感化自己、升华自己!正如这个外表寒酸的老人让我们看到了他精神的富有。
如果我们拥有了如此美丽的灵魂,如此善良的人性,如此纯真的品格,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又有谁不会伸出援助之手,和我们一起渡过难关呢?因为人人都有一颗感动和感恩的心!
让我们时常被感动吧!这世上确有许多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
让我们的灵魂沐浴在这人性美的光辉中,让我们的心灵不再冷漠麻木!
今天,你感动了吗?今天,你会感动的!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第3篇
《草房子》一书写了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度过的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最令我难忘的是秃鹤。他是个秃头。起初他以他的秃头为骄傲,认为他的这颗头很珍贵,可后来因为屠夫丁四的嘲笑,使他感到了自卑。他为了遮掩秃头,带了一顶帽子,可桑桑调皮,让阿恕把他的帽子挂到了国旗上。一次会操上,秃鹤故意把帽子抛到上空,虽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是他出了丑,扰乱了会操秩序,让油麻地小学失去荣誉,但换得的是大家对他的瞧不起,从此以后,甚至他被狗咬了,蒋一轮老师也不予理会,说:“被狗咬了就被狗咬了呗。”油麻地一次演出中,秃鹤主动申请饰演扬大秃瓢,他积极排练,同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重复了千遍万遍。演出时,他把这一角色演的形象、生动。为油麻地小学赚得荣誉,重拾了尊严,成为了月光下最英俊的少年。
最令我佩服的是杜小康,他家原来是油麻地首富,别人都羡慕他,他连上厕所都很潇洒,可命运有了巨大的转折,杜小康家但因为酱油掺假,被别人发现,家庭破了产,还欠下了不少债,为了替父亲还钱,他只得放弃学业跟随父亲放鸭,虽然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但他表现的分外坚强,从此,他懂事了许多。他回来时,毅然挑起家庭重担,为了攒钱放弃面子问题在学校门口摆摊。从杜小康与厄运拼搏的事件上,我明白了,遇到了什么苦难,我们要坚强、勇敢面对,不能丧失信心,要坦然面对!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第4篇
曹文轩是一个非常本色、优雅、简洁的人。,我去北大上了几次曹老师的小说理论课,这是我对曹老师的印象。
那时,曹老师刚刚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国际安徒生奖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奖项),北大的一些教室大厅中经常循环播放曹老师和校长的聊天的视频,让人倍感亲切。
曹老师声音柔和谦卑,喜欢在阶梯教室的讲台上边讲边慢慢地走过来,走过去。手里拿着一支白色粉笔,不时地在黑板上从左到右地写板书,擦掉,再从右到左地写,板书干净利落,书写清晰可爱。下次休息时间,基本上都是签名时间和合影时间。
《草房子》被评为曹文轩最成功的小说。
孩子们阅读儿文作品,首先追求的是情节的精彩,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作家在写作时多用行为动词和对话描写,少用形容词、描述词和心理描写。从这一点上讲,这本书哪怕推荐给五六年级同学,都要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才好。
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冰心的《寄小读者》——写作对象很确定,就是小读者,写得也很美,很动人,但是,很少小读者能看进去。为什么?因为描写太多,不能契合孩童时代那颗跃动的心。
但是,曹文轩对节奏的把握很到位,以致于是本书即使以长句子、长段落为特征,也显得晓畅易读。曹文轩善于营造场面,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场面,真不是一般作家能营造出来的,比如《秃鹤》章的秃鹤在会操表演的表现,再比如《艾地》章秦_奶的群鸡给听课教室造成的混乱,简直让人忍不住看上一遍又一遍——太招笑了!孩子们对这两个桥段也非常喜欢。
《草房子》中很少使用感叹句、祈使句和设问句、反问句(也就是很少使用感叹号和问号),使用了很多的省略号,这是我的一个推荐点。
追求热闹的作品,比如我前面提到过的“君伟上小学”系列,会不知不觉地用上很多叹号、问号和语气词,这在吸引孩子阅读方面很有效果,但难免给人一种一惊一乍的感觉。《草房子》却给人一种舒缓、从容的感觉;而多用省略号则给人一种含蓄隽永、余音袅袅的感觉。孩子阅读时,不妨让孩子多多体会。
希望孩子们有所收获^_^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第5篇
我是城里的孩子,整日在娇生惯养中度过,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有一点小脾气,总爱以自我为中心。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后,我才了解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和最纯洁的友谊。
桑桑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调皮、善良、具有同情心的一个小男孩,他叫了许多和他年龄相仿的好朋友:文静聪明的纸月、想获得别人尊重的陆鹤、家庭富有的杜小康、年事已高、善良的秦_奶、撑起家庭重担的细马,个个都是勇敢的。
乡下的孩子们都很淘气,动不动就要打架,来回抛砖头,在我看来十分危险,异常随便,可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么纯真,那么可爱。用诗一般美丽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百看不厌的江南水墨画: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纯净的美。文弱、恬静、清纯、柔和的纸月,不仅仅学习好,并且生性善良、懂事,她是那么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变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
陆鹤是个秃顶的孩子,常常被人戏弄,陆鹤十分苦恼,孤独,常常坐在河边偷偷的哭泣,想尽办法掩盖自我的缺陷。但他从不放弃对自我尊严的守护,勇敢的承担了学校参加汇演的秃头主角,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让同学和教师对他刮目相看。
杜小康家以往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活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可是一夜之间,父亲病了,为了给父亲治病,他的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一齐到离家很远的大芦荡里去放鸭。杜小康,他没有自我怜悯自我,更没有让别人来怜悯他。他用稚嫩的肩头毅然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的故事告诉我,富有的时候,不能浪费,不能高傲自大,贫穷的时候,也不要自卑,尽自我所能,克服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渡过难关。[由整理] 这就是人性之美散发出来的独特力量,《草房子》用这些最纯真的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期望,微笑着去应对。
草房子,洗涤人们身心的书本。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第6篇
这是我第3次仔仔细细地翻阅它了。虽然它已经经过了两个春秋,有点脏兮兮的了,但我还是舍不得把它送到废纸回收员叔叔手里。以前,我总是以看看好玩,有点感动等理由看这本书。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我看了,发觉了许许多多的简单又有深意的体会。所以今天来把它推荐给大家,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些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男孩陆鹤,曾因为自己是秃头而自卑,甚至因为同学桑桑拿走了他的帽子而在一场重要的大会上报复大家,让大家出丑,以至于大家都不理他。最后,他因为一场必须要有秃子而大家都不愿意当秃子的重要表演中,为大家争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同学们再也没有和他争吵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即使你有一些缺陷或不足之处,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但你也不要灰心或者和大家闹翻。而是要用心去发掘,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即使缺陷也能发挥大作用。
在这个故事里,纸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曾经因为她那儿的小学有人欺负她而离开了那里,来到了桑桑的小学读书。她文弱,纯洁,善良,总是干干净净的样子,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孩子:学习特别好,毛笔字是全校最好的,还会背许多古诗词,作文特别有灵气和书香气。桑桑觉得自愧不如,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吃饭时不再吃得汤汤水水,不再跟妹妹抢饼吃,变得柔和文雅,干净整洁,守礼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上找一个榜样,相互对比学习,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加完美!
在这个故事里,最重要的主角是一个名叫桑桑的小男孩。桑桑原来是一个淘气、调皮的小男孩。但是,他在与纸月、陆鹤、细马等好朋友的交往中,变得善良、懂事了。让他变化最大的还是他在一个星期天被发现脖子上长了一个大包,可能得了鼠疮,只能再活几个星期。但他没有整天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而是勇敢地配合治疗,还到处去转转,与亲人们告别。并努力完成了以前答应妹妹去看城的愿望,让妹妹看城看得很开心。在这段时间里,桑桑每天和温幼菊老师一起熬药,老师轻轻地给桑桑唱着她在小时候她怕时她奶奶给她唱的一首无词歌,给桑桑了力量。桑桑度过了在他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最后桑桑爸爸无意间找到了一位高人,高人开出了药方。终于在一个星期后桑桑的包退了,他得救了。这个故事告诉大家,桑桑遇到灾难时的冷静,乐观,沉着,不放弃的精神是我们大家都要学习的。他也让我们明白,风雨后才能见彩虹。同时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有的战士努力过,虽然失败了,但他永远是精神上的胜利者;有的战士没有努力,即使他胜利了,也不是真正的胜利。不管有没有胜利,只要你努力了就是胜利者。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本举世无双的好书,他用朴素的文字,易懂的情节告诉大家深刻的做人道理。希望大家都去读一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