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读后感800(汇总7篇)

个人学习 37 0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800 第1篇

自春季以来四五月,共举书四五本,然身陷繁琐之中,心似惶惶丧犬,读毕者竟唯此一本,忽有捧书大哭之意。

自毕业以来,于社会认识愈多,于历史认识亦愈多。社会之认识滋养历史之认识,历史之认识反哺社会之认识,方痛觉自身知识结构之偏狭,思维理念之局促。于现代文化之隔阂,对西方世界之陌生。虽不必亦步亦趋,然知己知彼,一以客观,平准抉择,自是当然之理。又与西人稍有接触,则痛觉我民族之落伍恐不输于清末民初,而对国家民族之前途愈感消极。

蒋氏之书,以科学、机械、民族精神为现代化之进向三途径,横准以民众与士大夫,辅以当世英雄豪杰人物,既有美国新史学之训练,亦不逃离旧史之窠臼。换言之,即能采旧史之长处,史中有人,亦能独辟途径,观察新史。于近代史研究和史书撰写,皆有开山之功。

政治人物之伟大,在于其眼光与手段,史学家之伟大,亦在于眼光与手段。李鸿章虽与西方文化隔绝,但其立意中国,在近代史中,不愧为最伟大和最能干的政治家;_相比则反而次之,虽能有所想法,但毕竟书生意气,未能实行,是一思想家而非实干家。蒋氏对于林则徐之评判,对于左宗棠之评判,对于湘军等的评判,皆有己见,不落俗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800 第2篇

历史是一座山,因为它不会被人遗忘;也是一盏明镜,可以照亮古今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的点点印记。《中国近代史》这本记录了400年中国历史的书籍,让我穿越历史长河,看遍这四百年来的腥风血雨和兴盛衰落,让我对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过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_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_”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800 第3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500字范文:

老师推荐的那么多本书,我最喜欢蒋廷黻老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正文内容其实很短。短小却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讲的东西,娓娓道来。结合老师的授课内容,再反复看这本书,觉得自己看待历史的角度,比以前开阔了许多,文化底蕴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许。

网络上,总流传着很多有道理的话,其中有一句我觉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看了一本书,听了别人一番话,就觉得自己的价值观都变了,那他大抵是个井底之蛙。在历史这方面,我承认我只是个坐井观天的人。因此,这本书和这门课带给我的影响,在认知历史方面是彻底的。风靡学生群体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两本,就觉得它无聊看不下去了。所以,这本《中国近代史》含着老师的部分内容对应讲解,真真是的非常对我的口味。非常感谢老师,那么用心地准备课堂,那么耐心地讲授内容,那么极力地推荐了一本《中国近代史》。

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历史是客观的。看书及听讲,相关初中有讲到的内容,会不自觉想起初中老师如何讲授(高中读理科,上的历史课都是渣滓而已)。初中的历史老师,也是可以把历史通过一些短短的纲领,讲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当讲到近代史中国人备受屈辱这段,初中老师含着极为强烈的个人色彩,连带着我也觉得那时候的外国人怎么那么可恶。可在这书中,多次讲到一些外国人友好的举动,像使团来访,要求建立大使馆;传教士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都是促进中国发展的。是中国人自傲,愚昧,生生错过很多能让自己改变的机会。

就像蒋廷黻先生说的:“_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一开始不由觉得都是中国人活该,再回味时,那些偏颇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念头都没有了。的确,我们的失败是注定的。我们强大时,传统思维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压着中国人,让我们对外来文化,毫无宽容心可言,我们的视野都在五指山下那么一小片,即便抬头观望,也不过是上面那一点点景色。若没有人洗净自身反封建的东西,再带领其他人更新观念,中国那时是毫无胜算可言的。_战争前,由马戛尔尼主领的英国使团拜访中国,“狮子号”军舰的说明书中国人拆都没拆过,代表人类翱翔天际的第一步的热气球展示,以及先进的军事手段,中国人都不屑一顾,还出言不逊,毫无大国气度可言。惨痛的教训已经付出,我们中国人应该更多的去了解他们,传承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向上。

那段历史无论有多屈辱,多不堪,都应该积极地正视——了解外国人如何欺负我们的同时,更应正视自己做错的地方。既要讲外国人怎么攻打我们,掠夺我们;更要讲,我们如何无知愚昧,如何沾沾自喜,如何错失机会。像初高中教材改得让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看法有偏颇,我能理解国家的用意,读后感.但却不能认同。我们签订条约时,由于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虎门条约》时,国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协定关税、治外法权这种涉及国家主权的东西。互派使节这种要求,中国人从爆发_战争的一百年前开始,更是拒绝、拒绝、再拒绝。《南京条约》后,中国人仇外心里表现之一是杀外国人,可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无辜的,耆英要求严厉执行国法,被人骂洋奴……这些错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正确区分别人的善意与敌意,这一点,到今天,对于中国人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另外,我更想说的是:知己知彼这一点,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中国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代中国强大起来了,可论起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了解,中国人又有多少?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都了解甚少(争着去申遗的中国人,对那些文化遗产背后的东西又是否曾主动去了解呢?)更不用说其他国家了,都只会道出表层肤浅的东西而已。朱焱先生在《日本人的善意和敌意》这一文章中大谈相比于日本人对中国的研究,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对于这个观点,很是赞同。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真的是让我知道了更多那段历史背后的真实故事,先生的评论,也很精准。也许以后学者会研究出更多,甚至是推翻先生理论的东西。但无疑,先生的著作,还可以继续走很远很远的路。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800 第4篇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此刻来到了大学,怎样还要学啊而且资料都是雷同的,都是从_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剩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此刻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必须有人能回答得上来。_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样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此刻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好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800 第5篇

终于读完了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这套灰不溜秋的书,分上下册。当然,我看的是后浪出版社的。

舞台上,依然还是只有几个人,围绕着权力中心,着你死我活的较量,重复着王始帝国的故事。

常拿凹面镜看自己,显得自己巨牛无比。拿凸面镜看别人,大象在眼里也成了蚂蚁。我只想找面平面镜,还原真实的自我。

一部中国近代史,一部近代中国人们的苦难血泪史。书的内容国人都清楚。西方人逻辑的思维用在分析中国的事有些不妥,你站在一个边境线外,通过一些材料,作逻辑推导,得出结论。然而,我们是酱缸文化,对逻辑免疫。

在神气的国度里,发生神气的事。神气,神气,再神气!(最近流行咆哮体)这才是行文之道。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800 第6篇

近代中国史曾经灌输给我们的只是政府腐败、民众愚昧、很多丧权辱国的协议.....但其实历史没那么简单,那段历史中我们的先辈曾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进行过了他们力所能及的抗争。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始于_战争,止于袁世凯的死亡(不知道我看的是否有删减)。

_战争的失败是中古化国家对近代化国家的必然失败,失败的因素包括武器、政治、军事、思想等,全面的失败,输的一点不冤。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延续中国中古历史习惯的'农民起义,不比方腊、朱元璋那帮人高明多少,兴起的原因是清朝发展了一定阶段了,失败的原因是选错了时间,当时已经是19世纪了,如果不是曾国藩,太平天国只会造成更大的祸害。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位给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如果不是他们中国国土面积现在和巴西差不多就不错了。李鸿章是想做点事情,但终究在清廷这个烂地基上盖不了高楼,而他一生也没有_的思想高度。

甲午战争输得有点冤,中国为此付出了太惨痛的代价了!一直到45年才结束,真是不忍回首啊!

最后_先生的民族复兴方案是_,实现步骤是军政、讯政和宪政,这在今天仍然有意义,可惜蒋公当年啊....孙先生地下有知,当知道100年后的中国,伟大复兴还在提,并且有专家声称已经实现了62%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800 第7篇

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上,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充塞着各大书店,但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书一样的避重就轻,要么就是标准的主旋律,让人看了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对于这本书的大陆版则更让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页的书到了大陆就少了四百页,其中缺少的内容则不言自明。当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内容之外,能够成系统的写清中国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毕竟中国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复杂的东西。

第一历史已经随着时间而消逝,书本上的第二历史将随着文化的传承而代代相传,但是历史的真相是不容掩盖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一定会尊重历史,不会将历史用于自己的统治,那种《1984》下的社会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和历史的惩罚。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_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的读后感,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20xx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_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