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作文素材亲情 第1篇
10月13日,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珠海的圆明新园。圆明新园是仿照北京圆明园的原貌建设的。去年,我和妈妈去过北京的圆明园,所以一进圆明新园就知道是仿照的。刚进到圆明新园就看到了‘正大光明’殿,然后我们坐了观光车来到黄山的‘飞来石’,车停下来我们照了一张相片。‘飞来石’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红色的‘佛’字,‘佛’字的旁边还有一排排小经筒。随后我们到了‘琼华楼’,在这里有宫廷乐器和歌舞表演。舞台上有‘编钟’、琵琶、古筝和笛子,音乐非常优美,我听的如痴如醉,都忘鼓掌了。她们的歌舞很不错,配合的很好。车又把我们送到了‘西洋楼’。在这里我看到了著名的十二生肖,它们是‘兽头人身’。
按照鼠、牛、虎、兔、龙、蛇… …顺序先右后左排列的,右边第一个是鼠,左边第一个是牛。它们会按照十二个时辰轮流喷水,起到报时的作用。然后,我们去‘万花阵’走迷宫。我和爸爸走同一条路进阵,妈妈走另一条进阵。我很快走出了迷宫,到迷宫中央的观花亭休息,听说,在夜晚,古代的皇帝和皇后都喜欢在‘观花亭’上观看举灯笼的宫女和太监走迷宫。穿过‘御花园’和水上乐园,我们来到了儿童乐园,坐了一会儿秋千。随后,我们又去坐了观景缆车,缆车把我们送到了山顶。我们在山顶上可以观赏到珠海的全景和澳门,还看见‘分界河’。最后我们又沿着福海走了一周,就回宾馆了。
今天好开心!
圆明园作文素材亲情 第2篇
佛说:“善哉,善哉。”佛要“普渡众生”。佛有“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佛的悲悯情怀,庇护芸芸众生。佛教现在仍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佛教所传承的悲悯情怀,也在普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还记得那次惨绝人寰的印度洋大海啸。狂风暴雨袭转着印度洋边沿的人们,惊涛骇浪摧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哭喊声铺天盖地,求救声跨过血雨腥风传到世界人的耳朵里。应了那句古话“危难之中显真情”。那一次,世界各国几十亿人心手相连,作了受难人们身后最坚定的后盾,众志成城击退了冷酷无情的海啸。中国人也积极参与,全国动员捐款捐物,为受难人们送去最温馨的祝福,中国人的善良是我们最大的特点,既使在最后关头,我们也心存一份悲悯情怀,任何事物都无法泯灭我们善良的爱。
因为中国人心中有佛,佛的忘我,是舍己及人,把爱传递给身边需要关爱的人;佛的大爱,是无视世俗,把最真挚的问候赐予暂时不幸的人。
其实,当你点亮了心里的那盏灯,它不仅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对不幸的人产生一丝怜悯,此时,心中另一种思想正在萌芽:要珍惜现在的美好。
上帝造人,他无法使人人都幸福美好,他让一个人拥有幸福,是因为拿了另一个人的快乐作为代价。
有时上街,望着这繁华的城市,霓虹灯的闪耀,映照出一份无助的灰凉。路边总有一些乞讨的人,他们畏缩的身体,无助的眼神透露出期待的目光。当我向他们半伸半缩的手上放下一枚硬币,没有谢意,没有倾诉,只剩无言的悲寥。有时,我会止步,注意到他们身上与着城市截然相反的装扮,破布烂褂,脏得不能再脏的泥土色烂棉袄,甚至残缺的身体,苟延残喘地在这世上受罪,命运对他们如此不公,而我,似乎是天生的宠儿,在他们面前,我的幸运是一种负罪,而世间的这种不公平,让我有了一个决定:珍惜现在的美好,不论一路上是否会遭受苦难或挫折,把他们当作考验。因为我不是最不幸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因为这个幸运,我们才有机会去体味世间百味。当我看到希望的渺茫时,我就是自己的守护天使,而上帝,只救自救的人。
佛的悲悯情怀,给我人生的启迪。还听说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如此的善良固然可贵,但我也决不能让善良掉进虚伪巧设的陷阱里,我要保有这一份情怀的难能可贵。
圆明园作文素材亲情 第3篇
高一(2)班 吕康玲
夕阳老去。
天似蓝色的牛仔裤洗得发白。这个夏日的黄昏,一改往常的浓妆素裹,终于送走了倚在天边无力的太阳。
这是个小村子,一条三四米宽的河道横穿。这边,说是村子,也只有几十户人家;那边,竟是一片绿油油的菜田,沿着河道,有好几株芭蕉,淡淡地黄,快要成熟了,树下是几棵小木瓜,黄里透红的木瓜,极有芒果的味道。而这河道,为村民浇灌起了重要的角色。
小优家,便在河道旁。放暑假了,小伙伴们可天天在门前河道里捕虾捉鱼,热天了,在河里游泳,快活着哩。但总是听不见小优的欢笑声。他妈妈希望他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便天天将他关在家里哪儿也不许去。唯有吃完饭,准许他散散步。
他沿河走,他想走的老远老远,走出妈妈的束缚,但他深知自己的羽翼还未丰满,他也不能走出去。他竭力呼吸泥土的芬芳,清风夹着芭蕉,木瓜的清香徐徐吻过他的脸颊。突然,从一棵树下,隐约传来“喵喵”……
这声音太微弱,太吃力,被风一吹,便散落一地了。他闭上眼,判断出声音传来的方向,随即跑过小石桥,跨过田垄,径直奔向那芭蕉树,近了近了,他放缓脚步,拨开没过脚踝的草丛,那是两只小猫咪,一只淡黄,一只灰褐,一只大些,一只小些。这两只猫该生下来不久呢吧。小优蹲下身,捧起那只灰褐色的,它的脚受伤了,微微颤着。它似乎吓坏了,极想挣开他的手。他便轻轻唤着:“小猫,别怕,别怕,我不会伤害你的……“那猫,便真也安静了,扭过它的头,以无助的眼神望他。那种无助,就如冰川上的泉水,汩汩流淌。又忽然闪过一丝惊喜。
手中的小猫,该拿它怎么办呢?
他知道,母亲是坚决不让它带小动物回家,说是玩物丧志吧。记得上一次啊,带了只流浪狗回家。母亲便赶它走,若不是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又借口当时村里治安不好,母亲才勉强同意,让它留下来,但丢出一句话:下不为例。
这事不行的了,又该怎么办呢?
他想到了奶奶。其实奶奶是去年去世的。一个可爱的老女人,她是最疼爱小优的了。平常有啥点心,都留着给小优吃。她也是个极善良的人, 收留了三只流浪狗,最老的,已有十二年了。还有一只黄毛的猫,一只跛脚的鹅。只是她走之后,鹅被宰了,狗又流浪了,猫也吓跑了。
他用手拖起两只猫的胸脯,呼吸一起一落,把他们揣在怀里,跨过田垄,跑过小石桥,径直冲向奶奶家。天已有黯淡了,他“吱——”一声推开虚掩着的门,来到小院里。将两只小猫轻轻地放在地上,从墙角隐蔽的草垛下找出一个鸡笼,放些稻草进去,然后将小猫放进去,又急忙跑到邻居婆婆家要了一点点米饭。这两只猫竟也吃得津津有味,末了,还舔舔他的指头。小优用些稻草将鸡笼放在墙角,并盖上,便飞也似地回家了。
微弱的灯光下,在小优的白色汗衫上有些泥印。
“怎么玩了这么久,小优啊,只有你好好读书才有希望走出这山村啊,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啊……”随着厨房的灯暗了,摸索着走出一位双目失明的母亲……
圆明园作文素材亲情 第4篇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服饰、锦绣、国画、书法……其中,我唯与折扇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小的折扇,包含着多少奥妙啊!刷地打开,又刷地合上,又是多么威严啊!一把扇子带在身上,人都携着一种高雅的气息。
上等的折扇,做工是十分讲究的。扇骨用的都是很好的木料,染了色,并刻出了对称的花纹,散发着淡淡醉香。扇面蒙着的,或纱绸,或软纸,或细布,都是质地极好的。面子上或题着佳句,或染水揉墨,或印工花朵,别样美观。家中收了两把扇子,是黄金硬纸布底面的,分别画着岳阳楼和清明上河图,水墨印制,很有味道呢。
做工精致的扇子,是注意细节的。串竹片儿的扣眼是镀银的,雕花。扇面镶边,扇坠用长长的红绦结着玉如意等。不用的时候,就叠起来收在一个丝线绣的扇套里。扇套上有根细绳,能系在里衣上。
我酷爱收藏中国折扇,如今已收集了十几把,其中有两把“招牌扇”。一把是我学习了课文《梅花魂》以后,心中愈加敬重那美丽的梅花,同时也开始突发奇想――――拥有一把梅花扇!从国内到国外,从南边到北边,我一路寻找,终于在湖北恩施的一座古城里看到了它――――扇上印着一枝清梅,梅枝挺拔,梅花如血,大有傲雪迎霜之态,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从一堆折扇中一眼就看到了它,心头一燃,认定它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那把梅花扇,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让它陪伴我,并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努力向梅花学习,做坚强刻苦的祖国花朵!
另一把是我的姨妈旅行给我带回来的,扇柄弯曲,扇面呈圆弧形,印着一藤藤红色、蓝色、紫色的花儿,花瓣饱满怒放,画面大方喜气,颇有中国风格。这两把扇子我都很喜欢。
一角小小的扇子能装装下整个中国――水墨画、唐诗宋词、刺绣。所有古典文化的一切,归于一只小小的折扇。
折扇是一门独特的古典艺术,我爱折扇,透过折扇,我了解到中国悠久的文化。我常常想,我之所以如此迷恋折扇,是不是因为在前生和扇之神有过交会呢?
圆明园作文素材亲情 第5篇
夜,黑漆漆地降临,大地上的万灵都应该准备歇息了。寂静环绕下的四周,神秘又幽深。一道闪电的突然来访,雷声随之滚滚而来,一切都被震动了。狂风暴雨顿时袭来,一夜之间,大地仿佛换了新貌。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投向大地,只见之前还矗立在那的棵棵树苗,早已被吹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直接躺在地上长眠了。草儿历经风雨的洗刷,也都像蔫了一般,丝毫没有活力。隔天还盛开的花儿呢,此刻也已缩成一团,仿佛受了教训,挨了骂。虽说磨难能使成长,但这未免也要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吧。
看着被暴风雨无情地摧残的生灵们,我难过极了。它们,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它们,世界才充满生机和活力。而现在却奄奄一息,怎能不让人看着心疼和悲悯呢?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大自然为何如此粗暴地对待那一些弱小的生命呢?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人类的种种作为,才使自然发怒的吧。那么,我们对于生灵的悲悯,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惩罚。
这时,我又想起了前不久看的一部电影,反映了二战中德国党对待犹太人的那些画面。粗鲁的德国士兵逼迫犹太人做苦力,还将老人、小孩等不能作为劳动力的送入毒气室,将他们毒害。
为什么德_人如此无情呢?他们为何不曾设想,如果自己的亲人遭受着同样的罪孽,他们会有什么感想?生命是何等重要,珍爱生命是何等高贵。他们怎么能轻易地践踏别人的尊严?一个民族即使再优秀,一个民族即使再卑微,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才对啊。对于苦难中的人们,他们竟然没有一点同情心,这是多么的难以想象。
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应该有战争,而是和平相处才对。一切的苦难需要我们的同情和悲悯,这样生命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庇佑。
同情不是一种践踏尊严,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惟有具备同情心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尚。而悲悯,正亦如此。
圆明园作文素材亲情 第6篇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绕福海而修。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作文素材亲情 第7篇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那首历久弥新的《龙的传人》,不管经历多少个昼夜依然有无数中国人满怀激情的传唱。龙的故乡在中国,于是亿万国人无不自诩为龙的传人,也就铸就了百垂不朽的中华民族。
龙,古往今来无不被国人传唱、赞颂,它有着绚丽的色彩,无数典籍都把龙描绘成充满神秘色彩的神兽。远古时期,就有关于龙的故事,上面记载了龙的神奇与神秘,龙是不平凡的,它拥有着强大的力量。传说中的龙都是神通广大的,它矫健、机灵、勇敢,它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自如,它能显能隐,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无所不能。图片中的龙拥有着庞大的身躯,威风凛凛的龙角,锋利的龙爪,古时候有无数关于龙的故事:《画龙点睛》《叶公好龙》等等。不管这种神奇的动物是否真正存在过,但龙是一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内心的一种精神,它代表着积极向上、永不言败、乐观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
但是龙并不是永远的成功者,它也有着失败与屈辱,但是龙不会永远地垂下它高傲的头,失败的痛击会让它再次苏醒。就像我们的祖国一样,它也曾拥有过灿烂的文化,盛唐、富宋……,我们也曾拥有过世界瞩目的壮举,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三峡大坝……我们也曾经历过无尽的痛苦与屈辱,虎门销烟、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时至今日,龙文化也时常出现在我们身边:每年一次的端午节的赛龙舟;每到元旦来临时的舞龙;每年窗纸上作为祥瑞出现的龙……龙是神灵的象征,掌管了五湖四海;龙是权利的象征,坐拥着九州华夏;龙也是福气的象征,带来了团圆欢喜。
在一句“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中国巨龙渐渐苏醒,渐渐崛起于世界东方。
圆明园作文素材亲情 第8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到圆明园去游玩。一进门,就看到了一朵人造的大荷花,上面还有一个大大的莲蓬,旁边还有石头雕刻的十二生肖,它们的嘴巴都可以喷出水来。旁边长满了各种颜色的莲花,有红的、紫的、白的,粉的……我最喜欢的是紫色的荷花。
继续往里走,看到了许多天然的大荷塘,有无数荷叶,还看到王莲,据说20公斤的小孩可以坐在上面。在莲池的中间有很大的喷泉。还看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黄色的莲花,非常娇艳,真是出污泥而一尘不染。成群的鱼在与它们的同伴玩耍。还有很多很多的鸽子在岸上看着美丽的景色,我好想捉住一只回家养着啊!我这么想着,就去捉鸽子,没想到鸽子好象有四只眼睛似的,一下子飞起来了。
接着往里走,看到一座石桥,这座桥很古老,而且很多石头已经掉到池底了。经过看说明得知,原来是被可恶的八国联军烧毁的。后来又看到另外一些废墟。
我很惊讶,在古代中国能有那么宏伟的建筑,那么美丽的公园;我也很痛恨,那些烧毁这些被称为世界最大公园的八国联军;我同时认识到,国家如果落后了,就会被人欺负;同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现在富强了,刚刚还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更加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圆明园作文素材亲情 第9篇
生而悲悯作文
一些人为了活着而吃饭,另一些人为了吃饭而活着。一些人为了今天下午要游泳决定多吃一点,另一些人为了今天下午能吃饭决定上街乞讨。一些人为了肉不可口弃之不顾,另一些人为了残羹剩饭而暗自窃喜。
为了活着而吃饭的人,将食物视为依靠,一个能让自己维持生命,享受生活的依靠。而为了吃饭而活着的人,将食物视为一切,一个值得自己付出全部生命,不倦追求的事物。对于一个为了活着而吃饭的人,胃或值得他们讨厌,对于一个为了吃饭而活着的人,胃或值得他们恐惧。
因为啊,同样是胃部传来的饥饿感,对于前者来说,不过是身体令自己感到不舒服来提醒自己吃饭,而对于后者饥饿感带不来食物,只带来的是死亡。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面对深重的苦难,会有一种迷茫的.感觉,因为这些苦难离他们太遥远,等到看见,就如同看见一头老虎的化石,全然生不起恐惧来。
当人一个早上不吃饭,人为胃酸只能消化自己的胃壁而感到不适,而当一个人一个周不吃饭,他会为他的胃酸正在消化他自己而感到恐惧。我们或会为听闻“食人”二字而一阵惊悚。但当饥饿真的来临,我们的人性会被一点点腐蚀,我们会逐渐沦为为生存本能驱使下的行尸走肉。我们用来看花的眼睛会被用于在垃圾桶里寻找食物,我们写作的双手也会被用于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我们品茶的舌头也会被用于卷去盘上的油渍。在饥饿的支配下,吃着观音土的人们正为了吃饭而活着。
无论在哪个时代,在高高竖起的大旗背后,总有一点阳光照不到,驱不散的阴影。生活在光明之处的人们,总是如同厌恶着老虎的尸体般避开着它,但我们避不开它的,饥饿,战乱,这一切扼杀者生命的东西,最后都需要我去承受。对于身处不幸的人们的悲悯,最后将成为悲悯我们的不幸的悲悯,照至人间阴暗处的光。最终也就将成为照亮我们的光。
不要因为身处光明就忘记黑暗,不要因为正在吃饭就忘记饥饿。不是因为活着而悲悯,而是因为悲悯而活着。
圆明园作文素材亲情 第10篇
到了圆明园,我还在寻找圆明园。 秋天的圆明园,满眼是荒凉。如果不是带着“圆明三园图’夕,我一定会以为自己迷了路。然而,这张标有圆明园四十景的地图,却洁楚地向我指示着一文源阁、买卖街…… 法国教士至诚曾这样描述圆明园:“……以人工垒石成小山,六高一几丈至五丈者,联贯而成无数小山谷,谷之低处洁水注之……谷中池畔有庭院,有敞廊,有暗廊,有花圃,有瀑布……山丘之上遍栽林木,而以花树为多,真人世间之天堂也……世传之神仙宫阔,惟此堪比拟……”而现在,除了断壁残垣,哪里还有昔日王致诚眼中圆明园的盛景了那昔日的“福海”、“后湖”而今成了水田,种上了水稻、莲藕和芦苇。
“四宜书屋”上空炊烟袅袅,阵阵鸡鸣犬吠随风送入耳畔,使我不知所在,难道圆明园真的不复存在了吗? 我踏着圆明园秋天的落叶,走在经烈火洗劫的乱石间,听秋风萧瑟,看落叶飘零,那如泣如咽的风声使我不由得放慢脚生。我似乎想得很多很远,又似乎什么都没想,只看着脚下的乱石、枯草,体味着圆明园这秋日的风……抬眼望去,那唯一完整些的西洋楼孤独地耸立在乱石间。从它那两块巨石相连结的缝隙间,从它那断裂的石身岔口上,我听到秋风掠过时的“呜呜”声,这绝不是哭泣,似乎是在告诉我什么,也许是那段“文明与野蛮”的历史……